一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导读:云南白茶不知起于何时源于何处,要对其窥之一二,如同你我站在“井眼”窥视“井底”,大多也只能是雾里探花 。 云白虽量大质优,但一直为云茶之配角 。 近年来,谈及云白以景谷茶优,大白尤优,其将闻于大白茶节,一自治县,于普洱之中树大白之旗,扛云南白茶之大旗,实敢为人先 。 旧文新刊、表表心意、祝大白于天下 。
云南也产白茶!云南产白茶,就产在“天赐普洱·世界茶源” 。 现在的普洱市镇沅县振太乡、里崴乡、勐大乡,景谷县的小景谷乡、民乐乡,历史属银生节度,后又统归为“景东县南五区” 。 这一地带史称“太和”,属无量山中段,地概宝仓山、老乌山、太和谷,是南方古道上的茶马重镇 。 这无量山中太和谷及旁边两山多属丹霞地貌,太河从中而过,到景谷芒玉(蛮玉)时,两山合拢,水无行处 。 历经百万年后,水破山行,于两山之中凿出近十公里的芒玉大峡谷入威远江,汇澜沧江,欢声笑语向大海 。
这里有一地方传统名茶“太和甜茶”,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茶,其实它是两种茶的组合 。 一个为红叶红汤红韵,是靠人作出来的,是靠太阳晒出来的,是“晒红类茶”,属“云南传统红茶”范畴 。 一个是黑叶白毫,黄汤花香,人无为,是在夜晚阴干的茶——自然“阴干类茶”,属“云南传统白茶”范畴,被直称为“浪青茶”,先前各地有“仓山雪、老乌云、太和眉”等等称谓,现被传为“月光白” 。
【一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白茶的生产在业界早有定论,无需争辩 。 按传统的说法,白茶工艺诞生于福建,但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相近的发展阶段下,相同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会不会不止一地,比如云南自发产生相似的工艺?就而言,其历经千年的发展,直到明代以后才广为中原人所知 。 同理,云南由于地处边疆,除之外还是云南传统红茶、云南传统白茶的原产地,这些工艺可能在云南当地存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一直不被中国主流茶界知晓,默默在云南民间流传 。 云南月光白是一种原始的白茶加工工艺,其加工制作完全不需要什么工艺,不需要人为的来加工制作,极其简单原始,天时地利人合,一切自然天成,皆可随意而得,无需刻意为之,这也符合云南现代以前制茶水平比较简单落后的实际 。
在探寻与恢复太和甜茶传统制作工艺时,老辈讲:“……对加工中的副茶加以利用,发现另有风格,又对其研究,形成了以‘摊浪’为主要手段的一类茶,因其简单易学,被更大范围的传播,并流传至今 。 ”
“摊浪”是指把茶鲜摊开、撒薄、降温、失水、浪干 。 其具有现代制茶学的“萎凋”功能,但又不仅是萎凋环节所能限定的 。 摊浪不单指一个技术环节,而上升为一种工艺,一种制作方法 。 月光白的摊浪工艺,也随其它茶一道经历了数次演变,单一个摊浪工具就历经数变:
1、开始是就地摊浪 。 直接在土地、石板、阁楼、木板上摊开、浪干 。 各种茶鲜、随性而为,干透就行 。
2、制作时太占地,不卫生,成品中有大量青斑,所得产品香不纯,花香不显 。 总结得摊薄不翻不动不碰 。 摊浪地也演变成在专用的“篾笆” 。
3、这改善了卫生,提升了工艺,但劳动强度反还大大增加,又演化出在长方形的,有一定强度的可收放的专用“茶笆”上摊浪 。 其方便一人搬运,可置于地上、楼上、架子上,还可以置于房瓦上 。 变平面摊浪为立体摊浪,节约了面积、稳定了品质、提高了效益,进一步扩大了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