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接作者上文《景谷白茶 , 大白于天下(六)》 。 云南白茶 , 深度自源发酵的产物 。
白茶的生产 , 在业界早有定论 , 无需争辩 。 按传统说法 , 白茶工艺诞生于福建 , 但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 , 相近的发展阶段下 , 相同的社会生产条件下 , 会不会不止一地 , 比如云南自发产生相似的工艺?就而言 , 其历经千年的发展 , 直到明代以后才广为中原人所知 。 同理 , 云南由于地处边疆 , 除之外还是云南传统红茶、云南传统白茶的原产地 , 这些工艺可能在云南当地存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 一直不被中国主流茶界知晓 , 默默在云南民间流传 。
云南白茶(月光白)是一种原始的白茶加工工艺 , 其加工制作完全不需要什么工艺 , 不需要人来加工制作 , 极其简单原始 , 天时地利人合 , 一切自然天成 , 皆可随意而得 , 无需刻意为之 。 这也符合云南现代以前制茶水平比较简单落后的实际 。
在探寻太和甜茶制作工艺时 , 老辈讲:“……对加工中的副茶加以利用 , 发现另有风格 , 又对其研究 , 形成了以‘摊浪’为主要手段的一类茶 , 因其简单易学 , 被更大范围的传播 , 并流传至今 。 ”干燥物质后储存使用是有备无患的最佳方式 , 云南阳光充足 , 晒是最直接简单的方式 。 但有太阳的时候毕竟是少数 , 用摊晾(摊浪或摊亮)的方式也干燥、不时为好事 。 “晾”逐渐发展成“晒”的补充 , 甚至于在某些时候取代晒超越晒 。
“摊浪”是指把茶鲜摊开 , 撒薄、降温、失水、浪干 。 其具有现代制茶学的“萎凋”功能 , 但又不仅是萎凋环节所能限定的 。 摊浪不单指一个技术环节 , 而上升为一种工艺 , 一种制作方法 。 月光白的摊浪工艺 , 也随其它茶一道经历了数次演变 , 单一个摊浪工具就历经数变:
1、开始是就地摊浪 。 直接在土地、石板、阁楼、木板上摊开、浪干 。 各种茶鲜 , 随性而为 , 干透就行 , 对干茶没有统一或者相对统一的标准 。
2、制作时太占地 , 不卫生 , 成品中有大量青斑 , 所得产品香不纯 , 花香不显 。 总结得摊薄不翻不动不碰 。 摊浪地也演变成在专用的“篾笆” 。 这是尝试后有意识而为 , 有了目标追求 , 对食品的最基本卫生要求 。
3、改善了卫生提升了工艺 , 劳动强度大大增加 , 又演化出在长方形的、有一定强度的可收放的专用“茶笆”摊浪 。 一人搬运 , 可置于地上、楼上、架子上 , 还可以置于房瓦上 。 变平面摊浪为立体摊浪 , 节约了面积、稳定了品质、提高了效益 , 扩大了生产 。 这已经有了成熟完善的工艺 , 成熟后的进一步总结 , 是成熟后的再成熟 。
4、鉴于专用“茶笆”透气性还不够理想 , 操作还不方便 , 人们又研制出两头收口、上翘的“船形茶笆” , 这样既增加了它的透气性 , 又加强了它的稳固性 。 一个船形茶笆各茶通用 , 可使用几十年或上百年 , 真正成了茶人世家传家宝 , 澜沧江中游两岸的茶农至今都还广泛使用它;摊浪、阴干工艺自此成型 , 月光白独立成茗 。 用大白茶制白茶是入市后的出市 , 得道后的开悟 , 道法自然回归 , 大道至简的终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