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山水间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起源何时已难考证 , 但这套精妙而又饱含人生哲理的茶道礼节 , 发端并存活于苍洱山水间的白族人家 , 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 因为古时的大理是云南茶文化的中心 。
大理虽然不是云南茶的主产区 , 但由于历史和区位优势的关系 , 大理在古代云南茶叶的贸易交通中所占的地位不容忽视 , 在古代云南茶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尤其如此 。 正是在大理 , 云南古代的茶文化实现了第一次整合 , 初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云南茶文化 。 原因很简单 , 唐朝初期在大理崛起的地方政权南诏国 , 在一统云南后具备了整合云南茶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 。
对照历史脉络和地图就会发现 , 无论是南方丝绸之路还是滇藏茶马古道 , 有一个重要的节点都是难以避开的 , 这就是大理 。 南方丝绸之路是比丝绸之路更早出现的陆上大通道 , 一头串联起四川乃至更为广阔的中原大地 , 一头串联起印度以至范围更为宽广的东南亚、南亚一带 。 而滇藏茶马古道自古以来 , 就是连接起云南边地与藏区的大通道 。 这两条古代陆上大通道上来往流通的 , 不只是马帮和各种物资 , 还有来自各个地方的颇具差异性的文化 。
当两条古道在大理相遇 , 呈十字型交错而过后 , 各种文化也在大理交汇融合 , 碰撞并迸发出别样火花 , 因此大理也有“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之称 。 在这种区位优势下 , 发端于四川的中国古代茶文化 , 可以通过起点为成都的南方丝绸之路传到大理;产于“银生城”广大地域的茶 , 可以通过滇藏茶马古道经景东、巍山运到大理;两条古道沿线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 自然而然地也可以传到大理 。
于是 , 当南诏国政权建立起来后 , 云南古代的茶文化在大理首次得到了有效整合 。 特别是在唐南诏国、宋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延续统治的500多年间 , 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传播而来的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在大理交汇融合 , 使得佛教在大理地区广为传播并盛极一时 , 以至大理被称为“妙香佛国” 。 佛教的传播和兴盛 , 为云南古代茶文化的初步整合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 也是最早饮茶和对茶树进行人工种植的地区之一 , 这已经无需赘述了 。 但在唐南诏国建立之前 , 却几乎没有任何产茶和饮茶的文字记载 。 关于云南茶的最早记载 , 出自唐代樊绰于咸通三年(862年)撰写的《蛮书》卷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 , 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 ”这条被许多爱好者所熟知的史料 , 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比较丰富的 , 但许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产茶上 , 而对饮茶习俗没有深究 。
对照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 南诏国时期至少在大理的苍山洱海周边 , 已经形成了普遍的饮茶习俗 。 《蛮书》成书时 , 由蒙舍诏(南诏)统一洱海周边其他五诏后建立起来的南诏国 , 其疆域远超今天的云南省境 。 其政权的主体 , 尤其是贵族上层 , 也早已经从蒙舍诏的发祥地巍山搬到大理坝子 。 因此 , 樊绰所谓的“蒙舍蛮”饮茶法 , 至少已经是大理坝子及其周边地区较为普遍的饮茶法 。 当时的洱海周边地区 , 是南诏国都所在地 , 自然是云南的政治、经济中心 , 所以这里流行的风尚必然对整个云南的生活习俗产生巨大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