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云南绿茶史

绿茶是中国最主要的茶类 , 为国人独宠 。 “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茶联 , 把婀娜温婉、纯净通透淡雅的绿茶拉到了我们身边 , 就算是下里巴人为了解渴的牛饮 , 也是那清凉生津的绿茶 , 可以消除掉辛苦劳作的疲惫 。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千亿云茶产业搞得如火如荼 , 有被英国女王钟情的滇红;有厚重又市场火爆的普洱 , 被全国茶人认可赞扬 。 但是总觉得少了什么 , 有些被云南当地人喜爱并且真实消耗掉的饮品却非常冷清 , 没有人关注它 , 没有人研究它 , 那就是云南绿茶 。
云南传统晒青绿茶
云南在历史上长期生产晒青绿茶 ,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粗朴的茶类 , 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日常饮用最多的茶 , 流行于云南各地的烤茶都是以晒青绿茶作为原料煮饮 。
云南晒青绿茶也被称作“滇青” , 滇青的生产加工工序相对简单:首先是杀青 , 滇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 , 大叶种持嫩性很高 , 杀青时焖抖结合;然后是揉捻 , 破碎茶叶细胞 , 保证茶汁可以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最后是干燥 , 日晒干燥是晒青绿茶区分于其它绿茶的根本 , 在阳光下缓慢干燥 , 形成晒青绿茶独特的风味品质 。
滇青成品分为5个花色:春蕊、春芽、春尖、滇配、春玉 。 滇青干茶墨绿润泽 , 汤色黄绿清亮 , 香气清香浓郁 , 滋味浓爽 , 生津解渴祛乏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量被云南省内消耗 , 同时也主销山东、济南和西北地区 , 用滇配压制成沱茶后也大量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区销售 。
现代云南绿茶的诞生
云南最早出现炒青、烘青、蒸青的年代已不可考 。
1897年 , 海关出口记录有云南生产的“greentea"已经不可考证当年生产出口的茶是什么样的 。 翻看文献资料 , 能够找到最早较为详细的记录是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 , 昭通大关县有生产翠华茶;以及同时期石林宜良县聘请川人 , 制作宝洪茶 , 宝洪茶当年工艺已不可考 , 但应和四川各类名茶相似 , 现在按照龙井工艺复原的新“宝洪茶”应该不同于当时的茶 。
1938年 , 冯绍裘在凤庆试制了红茶、绿茶各一罐 , 邮寄香港试销 , 认为云南红茶、绿茶均品质优异 , 很快脱销 , 这次试制的绿茶明确记录为烘青绿茶 。 在40年代初期 , 中茶公司派任童衣云任墨江茶厂厂长 , 引进日本技术开始生产蒸青茶 , 同时聘请浙江的汤仁良任技术主任 , 负责烘青茶生产 。
同时期宜良茶厂招收龙井技师生产炒青 , 佛海茶厂(后改名勐海茶厂)制作绿茶出口 , 包括昆明茶厂、昌宁、大渡岗等地区都开始生产绿茶 。
茶叶换外汇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 面对极端落后的工农业生产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围堵 , 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 为了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和援助 , 新中国在云南地区大力推广滇红生产技术 , 将滇红茶基本都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地区 。 而与滇红茶争夺原料的滇绿茶则受到抑制生产 , 除了少部分保留基本不进行加工 , 例如在1952年 , 全省生产95%都是红茶 , 有的年份甚至趋近100% , 就这样35年几乎没有生产绿茶 , 滇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数据来源:《茶叶进出口志》)
1987年到2002年的名优绿茶
1984年以前 , 茶叶都归国家统购统销 , 期间滇红茶出口由于生产成本高 , 又有斯里兰卡、印度等地CTC红茶竞争 , 亏损严重 。 在1987年全面放开茶叶自由市场贸易后出现改制私人茶厂 , 这一时期 , 全国茶业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红改绿”的名优茶运动 , 云南也加入了这场改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