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历史篇:六堡茶的兴盛得益于广东解析

六堡茶行销粤港地区
【二 历史篇:六堡茶的兴盛得益于广东解析】自古以来 , 广东人善于经商而闻名 , 勇于开拓、善于变通、踏实肯干、务实高效 。 尤其注重“敢”和“先” 。 在看到南粤市场上有消费广西六堡茶的苗头时 , 大量的广东商人逆水而上 , 翻山涉水 , 去到当时很“山”、交通异常不便的六堡山区设庄收茶 。
据考 , 自明代起 , 苍梧县下设多贤乡等十一乡 , 河以南设六乡 , 河以北设五乡 , 多贤乡设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 , 六堡由此得名 。 一开始 , 为了避免同行竞争、争抢货源 , 广东茶商将六堡茶称作“青茶”或“桂青”、“土青”、“西江青”、“上河青”的茶名而销售于西江沿岸城镇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 也同时可以借机混入一些广西其他产区的绿茶进行销售 。
广东茶商的成功经营 , 吸引了更多茶商的到来 , 也有周边的如苍梧旺甫一个姓梁的 , 开设茶庄 , 名为“盛发” 。 接着 , 还有来自广东鹤山的茶商 , 在合口街开设“生记” 。 之后 , 有来自广东省城、郁南、云浮、鹤山、江门甚至香港等地的广东茶商 , 都来到合口街设庄收茶 。 据记载 , 至抗战爆发前 , 六堡茶庄的六堡茶产运销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 设庄收茶制茶的大茶庄有香港天顺祥茶庄、广元泰、英记、万生、文记、兴盛庄、同盛、广福泰、新记、公盛、生记、源盛、永记、盛发等等 , 其他小庄、自收自销及行商、走贩更是多不胜数 , 有些雇请懂茶的师傅 , 每年初春开始进山收茶 , 秋末运茶回家 。 后来 , 一些“行商”也纷纷转做“座商” 。
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 , 为了显示正宗 , 很多茶商逐步打出“正宗广西六堡”“六堡正山靓茶”等的名号 , “六堡”谐音“六宝”意头甚好 , 其“六堡茶”茶名在广东民间逐步“开名” , 民众颇为“受落” 。 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 , 随着产销量的增大 , 六堡茶以其“味厚”、耐泡、茶味醇和、“隔夜不变馊”已经深入到广东民众的心中 , 成为沿江很多地方的日常用茶 。
据一些当年随着运茶船到过广东和香港的老茶人回忆 , 当年多是骑楼建筑 , 茶庄门前的青砖柱子上 , 往往刷上大大的“正宗广西六堡茶”或“地道正山六堡茶”等字样 。 据到过香港天顺祥茶庄的李旭秋老人回忆 , 这个茶庄门前的柱子上 , 除了天顺祥三个字的唛记 , 就是大大的“正宗六堡茶”字样 , 字大如斗 , 百余米之外都清晰可见 。
一直以来 , 六堡茶经香港转口 , 运往马来西亚及南洋诸国 , 粤港的茶商也往往在包装上 , 特别注明“正宗六堡茶”字样 , 而后来 , 逐步地也出现了苍梧六堡茶、正宗梧州六堡茶的字样 , 固然 , 这与市场及消费者的取向是一致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