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 , 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并在汉、藏之间发挥过重要联系作用的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 , 但它作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 , 作为今天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依然熠熠生辉 , 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
第一 , 茶马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条异常古老的文明孔道 。
从茶马古道的路线看 , 我们不难发现 ,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 , 它不仅是滇藏道和川藏道两条道路的必经之地 , 而且也是这两条道路的一个交汇点 。 事实上 , 茶马古道并非只是在唐宋时代汉、藏茶马贸易兴起以后才被开通和利用的 , 早在唐宋以前 , 这条起自卫藏 , 经林芝、昌都并以昌都为枢纽而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 , 并成为连接和沟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 。 它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 , 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 。 从考古文化遗迹看 , 远在4~5千年以前 , 昌都就出现了像卡若遗址这样大型且时间延续极长的古人类聚落遗址 。 (19)这说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 昌都一带以卡若文化为代表的古文化已相当繁荣 。 昌都之所以能如此早的时代就产生如此发达的古代文化 , 其原因正在于昌都是位于今川、滇、藏三地之间古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孔道上 。 从卡若文化中 , 我们既可见到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的因素与特点 , 也可见到黄河上游地区马家窑等原始文化的某些影响 , 同时亦能发现其自身的特点 , (20)说明卡若文化具有浓厚的复合文化特点 , 它并不是一个孤立发展的原始文化 , 而是与周邻地区诸原始文化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 卡若文化的这一特点 , 正好说明当时的昌都一带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西部地区原始文化发生交流联系的一个通道 , 同时也是各种原始文化因素传播和汇萃的一个重要枢纽地区 。
此外 , 在今川西高原的甘孜、阿坝自治州境内和滇西北横断山区一带 , 发现了大量的石棺墓葬 , 俗称“石棺葬” 。 这种石棺葬在岷江上游地区、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地区均有较为密集的分布 。 川、滇西部地区的石棺葬虽存在某些地方性差异 , 但其主要特征和文化面貌在总体上趋于一致 , 其时代则是从商周一直延续到东汉 。 值得注意的是 , 石棺葬不但在昌都地区的芒康、贡觉、昌都有发现 , (21)而且在林芝都普 , 山南隆子、错那、乃东乃至喀则地区的仁布、萨迦等地也均有发现 。 (22)学者们从石棺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上明显发现西藏石棺葬同川、滇西部地区石棺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 特别是昌都和林芝一带的石棺葬 , 基本上与川滇西部地区的石棺葬属同一个文化系统 。 (23)从分布上看 , 则更能说明问题 。 川滇西部是石棺葬最流行、最集中和发现数量最多的地区 , 而目前西藏所发现的石棺葬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由川滇西部高原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的沿线范围 。 我们知道 , 从川滇西部高原越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 , 经昌都一林芝一山南一日喀则 , 这是古往今来由川滇西部进入卫藏的一个主要通道 , 也是最便捷、最易行走和最重要的路线 。 一般说来 , 古人选择道路主要是沿河道而行 。 这条路线的绝大部分路段恰恰是河流所形成的天然通道 。 茶马古道(亦即今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沿线)就正好是沿着这一通道行进的 。 所以 , 由石棺葬可以证明 , 以昌都为枢纽的茶马古道路线很早以来就是一条今藏、川、滇三地原始居民进行沟通往来的重要通道 。 这条通道被开通的历史 , 从考古发现看 , 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早 。
推荐阅读
-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难解之谜
- 探秘维西神秘的茶马古道文化
- 茶马古道:曾经消失的历史
- 茶马古道发现记
- 大理茶马古道
- 【美食攻略】自制猫咪的牛肉奶酪饭
- 形状独特的马恩岛猫
- 【美食攻略】自制猫咪的黄骨鱼鸭心饭
- 名声在外的西伯利亚森林猫
- 猫咪领养:怎么找到合适你的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