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称“六安瓜片” 。 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 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 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
 

六安瓜片

文章插图

历史发展
六安瓜片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的精华 。 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 。 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 。 并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 “六安瓜片”不愧为六安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文章插图

主要产地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原金寨县和裕安区,两地处大别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 。
自然环境
气温 。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 。 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
光照 。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 。 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
降水 。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 。 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
土壤 。 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
采摘分类
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至小满节气前结束,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 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分嫩叶(小片)、老片(大片)和茶梗三类 。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 。 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
(1)谷雨前手工采制的称“提片”,品质最优 。
(2)谷雨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 。
(3)进入梅雨季节,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这段时期采制的称“梅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