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组织是什么?


宦官组织是什么?

文章插图
给事宫庭的内侍组织,在秦、汉时代属少府 。少府掌山泽破池之税,以供宫内的用度,并通掌宫中服御诸物,如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主持这些工作的有六丞 。属官有尚书(文书之任)、符节(掌符玺)、太医(掌医药)、大官(掌御饮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舂御米及作干糒)、乐府(文歌舞)、若卢(主诏狱,或日藏兵器)、考工室(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执金吾人武库,及主织缓诸杂工)、左戈(佐助弋射之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主造陵内冥器)十六官令丞 。又有胞人(即疱人,掌宰割)、都水(主陂泽)、均官(主市贾)三长丞 。上林中十池监 。还有中书谒者(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文书众事)、黄门(以宦者为之,主宫中诸宦者)、钩后(宦者,典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尚方(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御府(宦者,典宫婢,作中衣服及补炼之属)、永巷(宦者,典宫婢侍使)、内者(掌中布张诸衣物)、宦者七官令丞 。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之 。当时的少府所属,并不都是宦官 。武帝时,内侍的规模和人数,随着内朝对政务的控制、宫苑的扩建、妃嫔人等的增加,以及游幸、弋猎等活动的增多,也日形扩大 。武帝更考工室为考工、左戈为做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 。做飞设九丞两尉,太官七丞,昆台五丞,乐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五丞两尉 。内廷的迅速膨胀,以及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是汉武帝时政权的一大特点,有关的讨论,我们在下篇中还要详细叙述 。东汉的少府属官,与西汉相比,一方面是那些掌领宫中生活杂役的部门,通过简省而更为集中 。撤除了宦者、昆台、做飞三令二十一丞以及一些机构,所存有太医、太官、上林苑令、黄门、中黄门冗从仆射、掖廷、永巷、御府、钩盾、中藏府、内者、尚方等单位 。另一方面,有关从事政务的侍从则大大增多 。据《后汉书·百官志》所列:待中,比二千石,无定员,掌侍左右赞导从事,顾问应对 。法驾出,则多识者一人参乘;余皆骑,在乘舆车后 。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 。中常侍,千石(后增为比二千石),无定员,以宦官充,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定员,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中引王就坐 。小黄门,六百石,宦者,无定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 。上在内官,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 。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 。中黄门令,无定员,宦者,比三百石,掌给事禁中 。尚书令,一人,千石,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文书众事 。尚书仆射,一人,六百石,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 。尚书,六人,六百石 。西汉成帝初置四人,分四首,东汉增为六曹 。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 。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一曹六人,主作文书起草 。令史,十八人,二百石 。各曹有三主书,后增剧曹三人,合二十一人 。符节令,一人,六百石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 。兰台今史,六百石 。以上这些官员,皆所谓“以文属”,即以文书参赞而给事皇帝左右 。它们的大量增多,表明皇帝直接参与和掌握外朝政务的活动较前大大地加多了 。此外,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在属官中,宦者的数字也大为增多 。其中如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黄门令、中黄门冗从仆射 。掖廷令、永巷令、御府令、钩盾令等,皆以宦者充之 。后廷与外廷的分限趋于严格 。如中常侍、小黄门,原皆以族姓担任 。“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 。自此以来,悉用阉人,不调他士 。’(《通典》卷二七《职官·诸卿下》)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原少府的一些政务官整齐为中书与门下两省,而原少府与大长秋所属的宫中器用生产与诸职役,则分别为少府、殿中监和内侍者承担 。唐少府监之职,“掌百工伎巧之政令,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之官属,庀其工徒,谨其缮作” 。中尚掌供郊祀之圭壁及岁时乘舆玩器、中官服饰 。雕文错彩、珍丽之制 。左尚掌车舆制造,右尚掌鞍、帐及刀剑等物,织染掌造冠冕,掌冶掌铜铁铸造 。可知它们已成为专供制造宫廷部分器用的工官 。而殿中监所掌,则有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专理内延之供奉 。至于内侍省,则成为一个专由宦官组成的内宫服役组织 。内侍省置监二人、少监二人、内侍四人 。监掌内侍奉,宣制令,从三品 。下设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六局 。少监、内侍为之贰 。内常侍六人,通判省事 。内给事十人,掌丞旨劳问,分判省事 。内谒者监十人,掌仪法、宣奏、承敕命及外命妇名帐 。内谒者十二人,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莅诸门 。内寺伯六人,掌纠察宫内不法 。寺人六人,掌皇后出人执御刀冗从 。掖廷局,掌工人簿帐、女工 。宫闱局,掌侍宫闱,出入管奚官局,掌奚隶、工役、宫官之品 。内仆局,掌中官车乘 。内府局,掌中藏宝货给纳之数,及供灯烛、汤沐、张设 。太子内坊局,掌东宫阁内及官人粮禀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二·内侍省》)宦,《文选》李注:“养也,养阉人使其看宫人 。”俄五十《宦者传论)对这种人的称呼有很多:宦官、宦者、宦人、阉人、阉宦、寺人、腐厂、中宫、太监、貂珰、内官、中臣、中人、内侍、内监等等 。他们是一种经过阉割,丧失性与生殖能力的男子 。皇帝的内宫是宫女嫔妃的世界,除皇帝外,不允许别有男性存在 。但生活中某些职役,包括对外联系,又不是女性所可以完全担负 。这就为这种特殊人的存在,提出了必不可少的需要与可能 。《后汉书·宦者列传》:“《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 。’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 。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 。阍者守中门之禁 。寺人掌女宫之戒 。又云:‘王之正内者五人 。’《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阎、谨房室 。’《诗》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谗之篇 。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来旧矣!”(卷七八)据推测,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可能已使用宦者 。周以后,则已多见于文献 。然春秋之前,“内竖之名见于载籍,而官号之次,即无闻焉” 。“战国之际,赵有宦者今之职 。秦并天下,并建官号 。少府之属,有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七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 。其詹事之属,王有中长秋、私府、永巷、宫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官皆属焉 。又有将行为皇后卿及中常侍之职 。汉因之 。’(《册府元龟·内臣部》总序)这就明,宦官制度实际上是秦以来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派生物 。从政治角度看,由皇帝个人,采专制独断的办法,统治一个广袤的东方大国,百自己又身处九重,与外隔绝,他惟一可以依赖的只是供奉在自己周围与外界又无奥援的宦者 。尤其是母后或女主擅政的情况下,“万机殷远期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 。再从生活的需要看,内宫的职役也离不开宦男 。因此,正如皇帝必需有一大批服役内宫的宦官一羊,专制皇权制度也便必然产生了作为皇帝近侍心腹的宦官进行窃权、乃至擅权的土壤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上,宦官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多次影响到皇帝本人的立废,乃至朝代的衰亡 。宦者的来源主要是遭受腐刑的罪犯或者是出身低贱的人奴 。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受到极大的摧残,并受到人们的贱视,因此,他们的心态是很不正常的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极言其伤痛说:“悲莫痛于伤心,行奠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在这种心态下活下来的人,能够像司马迁那样发愤而大有作为的人,终究只是凤毛麟角;而一般人则是人性被扭曲、感情受侮辱、性格呈变态 。大则暴戾恣睢,贪婪无耻;小则乖僻异常,不近情理 。而一旦让这种人掌握了权力,甚至窃取到一部或大部分无上皇权,浊乱败坏,无所不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秦赵高的窃权乱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汉初,吕后称制,便以宦者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命 。武帝游宴後廷,又或潜游离宫,故臣下请赞机务,多以宦人主之,宦官的数字也在这个时候大增 。元帝耽于享乐,且病弱不亲政事,但又担心大权旁落,认为“中人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于是宦官石显被任为中书令,“事无大小,因显自决,贵幸倾朝,百僚皆敬事显”(《汉书》卷九三《佞幸·石显传》) 。东汉时,省禁之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和帝以后的东汉皇帝,都是幼年嗣位,母后当政,外成擅权 。和帝十岁即位,外威窦宪兄弟专权,隔限内外,群臣无由得接,乃独与宦者郑众定谋收宪,宦官有权自比始 。(《廿二史札记》卷五《东汉宦官》)从此,就开始形成外戚与宦官的相互争夺,交替擅权的局面 。和帝死,皇后邓氏和她的哥哥邵跛主政 。安帝成长以后,援宦官李闰、江京、樊丰、刘安等诛灭了邓氏家族,宦官因此势力益张 。安帝皇后闫氏家族也代之兴盛,阎显兄弟并为卿校,典领禁兵 。安帝死,闫显与江京合谋,诛徙樊丰、王圣等,以巩固自己的势力 。但好景不常,他们所援立的北乡侯即立不及一年,便遭夭折 。宦官孙程乘机拥立顺帝,尽诛间显兄弟及党附他们的宦官江京、刘安、陈逵 。顺帝既立,后父梁商以大将军甫政,“尊亲莫二” 。宦官张逸、蘧政、石光等曾阴谋废顺帝,失败 。须帝死,梁后与兄梁冀先后立冲帝(病死)、质帝(为梁冀毒死)和桓帝桓帝积愤难平,与小黄门单超、左倌、具援、徐磺、唐衡定谋杀死梁冀 。超等五人皆以功封侯 。桓帝死,后父窦武与超等定策立灵帝,窦后临朝,武人居禁中辅政 。窦武谋除宦官,结果反为宦官曹节、王甫等所害 。灵帝死,嗣位的少帝未及半年又死,献帝即位 。灵帝皇后何氏临朝,后兄何进以大将军辅政 。何进亦谋诛宦官,又为宦官张让、段珪等十常侍所害 。何进的同谋、司隶校尉袁绍勒兵人京,捕宦者无少长尽诛之,死者二千余人 。宦官诛灭了,东汉王明也同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当袁绍尽诛宦官之后,当时宫廷侍御“复用土人,阃闱出入,莫有切禁,侍中、侍郎、门部驺宰,中外杂错,丑声彰闻”(《通典》卷二匕《职官九·内侍省》) 。由此可见,宫廷中缺少了宦官是行不通的;而有宦官则又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宦官窃权擅政 。赵翼所谓:“盖地居禁密,日在人主耳目之前,本易窥频笑而售谗谀 。人主不觉,意为之移 。范蔚宗(晔)《传》论谓宦者渐染朝事,颇识典故,少主凭谨日之庸;女主资出纳之命 。及其传达于外,则手握王命,口衔天宪,莫能辨其真伪 。故威力常在阴阳奥交之间 。迨势焰既盛,内外悉受指挥,即亲臣、重臣竭力以谋去之而反为所噬 。”(《廿二史札记》卷五《东汉宦官》)君主专制与宦官窃权、擅权,是天生的孪兄弟,因此,它从秦到清,虽程度不等,但宦官之患,无代无之 。两汉时代的内延之职,至少在前期犹是宦官与士人参用 。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帝以其为儒者,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通典》卷廿一《侍中》)宦者队伍中,也有像司马迁、张贺、许广汉等一时名流 。士与宦的界限仍不是十分严格的 。宦官们广接士夫 。灵帝时冲常侍张让家谒者盈门,门外的车恒数百千辆 。顺帝时大长秋良贺,“阳嘉中,诏九卿举武猛,贺独无所荐 。帝引问其故 。对曰:‘臣生自草茅,长于官掖,既无知人之明,又未尝交动士类 。”’可证当时不广交土大夫的大宦官,只是少数的例外 。曹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 。当时的这些大宦官,都是“素所亲厚,布在州郡,或登九列,或据三司”(《后汉书》卷七八《宦官列传》) 。宦官本人多拥高爵,在京师和家乡都广建宅地,“又养其疏属或乞嗣异姓、或买苍头为子,并以传国袭封,兄弟姻戚皆宰临州郡,辜较百姓”,“宗族宾客,虐遍天下” 。如桓帝时的单超,弟安为河东太守,弟子匡为济阴太守 。徐磺弟盛为河内太守,左 。倌弟敏为陈留太守,具援兄恭为沛相 。黄巾起义,张钧上书,中有“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摧财利,侵掠百姓 。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同上《张让传》) 。这都说明,当时的宦官,除给役内廷外,他们同时在社会上广泛活动,很少限制 。所以,赵翼在评论汉代宦官之患时,说,与唐代、明代不同,“东汉则先害民而及于国”,“流毒遍天下” 。东汉的宦官并不亲掌实权,但正因为他们有自由和广泛的社会联系,所以只要骗取到皇帝的信任,就可以肆行为恶 。而一旦皇帝感到厌恶,也便可以较容易地黜除 。唐朝在太宗时对宦官的限制甚严,不任以事,惟门阀守御,廷扫除,禀食而已 。中宗时增至二千余人 。玄宗时,后宫既盛,宦者随增,黄衣以上达三千员,衣朱紫者千余人 。高力士以恩宠、杨思勖以军功,皆官拜大将军,阶至从一品 。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等皆贵幸无比 。李辅国任元帅行军司马、程元振继之,鱼朝恩任观军客使 。不过他们还只是暂时的管摄,尚未得常主兵柄 。德宗时,经源兵变,禁军仓卒不及征集 。乱平返都之后,忌宿将难制,不欲从武臣典禁兵,乃以神策、天威等军置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职,以宦宦窦文场、霍仙鸣等主之,于是禁军的统帅权尽属宦官 。与此同时,一个由宦官担任的机要组织枢密已开始分割与取代宰相的权的,成为政府的枢要 。《文献通考》谓:“枢密之名,始于唐代宗宠任此官,故置内枢密使,使之掌机密文书,如汉之中书谒者令是也 。目内中处分,则令内枢密使宣付中书门下施行,则其权任已作宰目 。至僖昭间,杨复恭、西门季元之徒遂至于视事行文书矣 。”(卷五八《枢密院》)宦官既掌握了禁军的指挥权、又攫取宰相大部分的军策、行政权,“是二者,皆极要重之地,有一已足揽权树威,挟制中卜,况二者尽为其所操乎!其始犹假宠窃灵,挟主势以制下;其后只重难返,居肘腋之地,为腹心之患,即人主废置亦在掌握中”(《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唐代宦官之祸》) 。唐自穆宗以后的八世皇帝中,有七个就是由宦官所操立 。王守澄既与内侍陈弘志弑宪宗,复冲尉马进潭、梁守谦、刘承偕、韦元素等册立穆宗 。穆宗死,敬宗五,才二年,夜猎还宫,与中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等酣饮醉,人内更衣,殿中烛忽灭,帝遂遇害 。枢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谦率禁军讨平乱党,迎江王即位,是为文宗 。文宗死,中尉仇世良、鱼宏志矫诏废太子,而立颖王瀍为皇太弟继位,是为武宗 。武宗死,中时马元贽立光王怡为皇太叔继位,是为宣宗 。宣宗死,中尉王宗买、丌元实矫诏立郓王为皇太子即位,是为懿宗 。懿宗死,中尉刘行深、韩文约立普王为皇太子即位,是为僖宗 。僖宗死,群臣以吉王保贤且长,欲立之 。观军容使杨复恭率兵迎寿王为皇太弟继位,是为昭宗 。这一连串皇帝的继立都成了军权在握的宦官们手中的木偶 。司马光尖锐地指出:“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之世者也 。所以然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朱元璋也正确地总结说:“汉末之时,宦官虽号骄纵,尚无兵权 。故几所为,不过假人主之名,以浊乱四海 。至唐世以兵柄授之,驯至权势之盛,劫胁天子,废兴在其掌握 。”(《洪武宝训》卷四《评古》)唐时呼朝士为南司、南衙;宦官则典兵在禁城之北,故称北司 。南街北司之间,斗争十分激烈 。明初,朱元璋对于宦官的防范,十分严密 。洪武二年,定置内使监奉御凡六十人(《见闻杂记》卷一) 。十七年,诏内官勿预外事,凡诸司勿与内官监文移往来(碘故纪闻》卷四) 。内官以太监为长,秩无过四品,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服外臣冠服 。宫门树铁牌,上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史》卷三 。四《宦官一》) 。内监总领十二监:神宫、尚宝、陵神宫、尚膳、尚衣、司设、司礼、内官、御马、印缓、直殿、都知;八局:兵仗、内织染、针工、巾帽 。司苑、酒醋面、浣衣、银作;四司:钟鼓、惜薪、宝钞、混堂 。合称为二十四衙门 。此外,又有司钥、内承运、内府供用三库 。嗣后复有东、西厂之设,皆由宦官主领 。司礼监为“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对柄机要,全书秉笔与管文书则职同次相 。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翰自命,若外之词林,且常服亦稍异 。其宦官在别署者见之,必叩头称为上司,虽童稚亦以清流自居,晏然不为礼也”(《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内监·内官定制》) 。“司礼掌印,首珰最尊,其权视首揆 。”(同上卷六《内监·内臣兼掌印厂》)朱元璋曾自认为设法严密,超迈前朝,足以防止宦官窃权、擅双之患,说:“大抵此曹只充使令,岂可使之当要路,执政操权,擅作逼威?朕深鉴前辙,自左右服役之外,重者不过俾传令四方而已 。彼既无威福可以动人,岂能为患?但遇有罪,必罚无赦,彼自不敢桥纵也 。”(《洪武宝训》卷四《评古》)然而,正因为宦官乱政这一痼疾的根源在于专制主义皇权本身,所以,朱元璋的这些规定,不旋重便有的破坏,有的失效 。譬如,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预政,但等到成祖时,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又如:“初,太祖制:内巨不许读书识字 。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明史》卷三 。四《宦官一》)英宗以龆龄继位,不能接大臣,于是始有中人票旨径行的现象 。继王振之后、宪宗时有正直、武宗时有刘瑾、世宗时有冯保,到熹宗时的魏忠贤而达于极点 。史载魏忠贤“岁数出,辄坐文轩,羽幢青盖,四马若飞,饶鼓鸣镝之声,轰隐黄埃中 。锦衣玉带靴袴握刀者,夹左右驰,厨传、优伶、百戏、舆隶相随属以万数 。百司章奏,置急足驰白乃下 。所过,七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 。忠贤顾盼未尝及也”(同上《魏忠贤传) 。朝臣党附者,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号 。武宗时的权宦刘瑾被抄家,计其所有: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丙,元宝百万锭,银八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 。宝石二斗,金钟二千,金钩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狮蛮带二束,会银汤五百……以上金共一千二百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八百两 。(《继世纪闻》卷三)魏忠贤的权势又超刘瑾而过之,其所搜括的财货自然比这个数更大得多 。明代宦官的活动,其特点有三 。一是“批朱” 。明制:臣下所有奏章的批答,先由阁臣草拟,谓之“票拟”,再由皇帝以朱笔批出施行,故谓之“批朱”或“批红” 。实际上,每天皇帝亲批只是少数几本,大量的则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代行 。赵翼指出:“明之司礼秉笔太监,正与唐之枢密使相似 。凡本章进御,团由内阁票拟;或因事降旨,不召阁臣面谕,则令司礼监粗写事目,送间撰拟 。”“盖前代君臣之间,不常接见,有所发诏命,则写大意付阁撰拟,其始当是御笔自书,后遂命司礼监秉笔者代笔,正唐时枢密使之职也 。”(《陔余丛考》卷二十《前明司礼监即枢密院》)内阁大臣与皇帝间的联系,完全依靠宦官来进行 。宦官名正言顺地成为口衔天宪的皇帝代理人,内阁几乎成了宦官的附庸 。二是东、西厂特务组织的设置 。我们在上文里已经简要叙及 。厂的指挥属司礼监,以秉笔太监之第二人或第三人充任提督,然每奏事时,司礼掌印太监亦须回避 。嘉靖中,始命司礼掌印太监麦福兼理东厂,“自此内廷事体一变” 。三是一度使用宦官来搜括全国的财富,有矿监、税监、织造沛舶、营造、采珠、盐监等名色 。这种作法从明中叶开始,代或有之,到了神宗时期,其风愈烈 。“通都大邑,皆有税监,两淮则有盐监,广东则有珠监 。或专遣、或兼摄、大挡小监,纵横绎骚,吸髓饮血,以供进幸 。”(《明史》卷三 。五《宦官二·陈增传》)“御题黄纛,遍布关津;圣旨朱牌,委亵蔀屋 。遂使三家之村,鸡犬悉尽;五都之市,丝粟皆空 。”(同上卷二二三《王士昌传》)流毒所及,“宇内已无尺寸净地” 。甚至地方官也横遭陵辱 。“参督抚,鸩按臣,视为恒事 。至于守令以下,但云阻挠,即遣缇骑;但云贪肆,即行追赃,直奴隶视之而已 。”(《万历野获编》卷六《内监·门竖偿命》)税监的横暴,多次激成地方民变 。史言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税监之扰,就是致明于亡的主要原因 。卓越的思想家黄宗羲,在评论明代宦官制度时,曾经指出:“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 。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 。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 。天下之财富,先内库而后太仓 。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 。其他无不皆然 。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汉、唐、宋之奄宦,乘人主之昏而后可以得志,有明则格局已定,牵挽相杂 。以毅宗(即崇祯)之哲王,始而疑之,终不能舍之,卒之临死而不能与廷臣一见,其祸未有若是之烈也 。”(《明夷待访录·奄宦上》)黄宗羲极言有明一代,“一世之人心、学术,为奴婢之归者,皆奄宦之为也” 。然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有明奄宦之祸,益烈于前代的呢?从根本上讲,恐怕还必须从极端专制主义皇权的形成与发展上来探讨 。这个问题,我们在下篇中还要详细来讨论 。清初,有做于明朝奄宦之祸,顺治十二年,诏谕:“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 。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结纳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特立铁碑,世世遵守 。钦此 。’(《癸巳类稿》卷九《太监》)清初太监置十三衙门,旋撤,改隶内务府 。乾隆时期,宫中苑囿,其人数不越三千,比起明代数万之巨,是简省多了 。对宦官干预外政的控制,也一直是比较严格,晚期的情况才又有所改变,这同女主干政又是直接相关的 。宦官之祸,是和封建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相始终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