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国4|“早安,人间!”,《早餐中国4》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二 )



《早餐中国4》仍旧以早餐店老板为主角 , 但不再都是精心挑选后的小确幸——挣扎前行的人们、粗砺不平的生活、遭遇困顿的人生 , 都将真实呈现 。 “把《早餐中国4》做得诗情画意很轻易 , ”但总导演王圣志觉得 , “那些勾肩搭背的日常 , 并不正经的嬉笑怒骂 , 凌晨时分老板将卷帘门打开 , 脸上难掩的疲倦辛苦 , 这些共同组成了人间烟火气 。 ”
聚焦小人物
描绘一幅笑中带泪的生活图景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 都是自己的英雄 。 《早餐中国4》把镜头对准食物和人 , 没有太多技巧和修饰 , 视角更加平民化 , 整体风格也更加温暖亲和 。

很多观众喜欢《早餐中国4》 , 是喜欢它与现实联系得紧密 。 这份紧密不仅是对当地风味的地道呈现 , 也是把早餐店老板的故事纪录其中 。 乡土风俗、人情百态 , 让《早餐中国4》里的早餐有了情的加持 , 生发出了更多可回味的空间 。

早餐店老板们是一群在天亮前讨生活的人 。 凌晨开始劳作 , 往往到下午才得以休息片刻 , 日复一日 。 《早餐中国4》有意将镜头对准这群人的生活状态 , 呈现他们的喜怒哀乐 , 这其中有夫妻的扶助、有父母的守望、父子的和解 , 以及人生的彷徨与坚定 。 生活的强压或许一时压弯了他们的脊背 , 但不曾黯淡分毫他们眼里的爱与光 。

《早餐中国4》用平等的目光 , 表现出有温度的人性 , 直面现实的困惑 , 寻求心灵的慰藉 , 这背后是对奋斗人生的赞美、对家族凝聚的向往、对个体选择的尊重 , 在简单的一餐、一店、一家人中折射出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和人生哲学 。
故事最后 , 伴着“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 , 那些可念不可说的部分 , 都随风而逝 , 成了观众眼中一点点酸涩的滋味 , 这酸涩过后 , 却变为温暖又激励人心的精神养料 。
运用综艺处理手法
打造网感美食纪录片
在制作层面 , 《早餐中国4》相较于传统纪录片做出了改变——向平淡、质朴、高效的叙事方式进发 。 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用一个高高在上 , 说教的口吻向观众娓娓道来食物的历史和秘密”的叙事方式不同 , 它选择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观众展示美食 。
在今天形成红海的美食纪录片市场 , 《早餐中国4》如何杀出重围?“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 , 只能另辟蹊径” , 这条路就是“短一点”“体量不大”“带一点情感 , 有一些人情 , 有一些温暖” 。 总导演王圣志说道 。

《早餐中国4》没有采用传统的播音腔旁白推动故事发展 , 而是用采访与画面语言讲诉故事 。 它将当下流行的网络综艺元素加入其中 , 偶尔还来一段“鬼畜”式的剪辑……为了更适应年轻态的传播理念 , 该纪录片在包装上也使用短视频的制作手法 。 在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画风可爱、语言俏皮的花字幕 , 再加上个性十足的背景音乐 , 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观赏体验中多了几分关于人生的思考 。

《早餐中国4》的团队成员多数是“90后” , 他们的优势在于更了解年轻受众的喜好 , 也更容易创作出具有网感的内容 。 当网民逐渐成为文化产品受众中的主导 , “网感”就意味着一种先天的传播优势 。
“我们就是记录他们生活、工作的样子 。 ”《早餐中国4》分集导演汪倩昕强调“年轻化、接地气”是该纪录片最重要的特质 。 没有精制的旁白 , 没有高空的航拍 , 没有复杂多变的后期包装 , 取而代之的是可爱活泼、展现生活风、幽默风的画面处理 , 聚焦往来不绝的用餐人 , 感受熙熙攘攘的生活气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