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粮食危机的希望:中国绿色超级稻扎根非洲( 三 )


徐建龙介绍,在项目开展下,育成绿色超级稻新品种66个,国审18个,省审48个 。这些都具备抗主要病虫害、营养高效或耐旱、优质高产等特点 。这些绿色超级稻品种在生产中进行大面积展示,包括6个生态区和15个百亩示范片、16个千亩示范方和9个万亩辐射区 。此外,建立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信息平台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 。
从经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绿色超级稻推广应用面积1.5亿亩,新增产值300多亿元 。徐建龙补充道,“绿色超级稻理念提出及实施成果,推动了国家农作物绿色品种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
中国绿色超级稻“出海”情况如何?上述提到的“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自2008年9月开始,至2019年2月结束,共三期 。目标国家和地区中,东非5个、西非4个、东南亚5个、南亚4个,此外还包括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和宁夏 。
据该项目结题会上公布,截至2019年,累计有18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受益,160万农户增收,通过节本增效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4亿美元 。项目在其他亚非国家审定绿色超级稻(GSR)新品种78个,其中常规稻品种52个,杂交稻品种26个 。面向中国的西南五省培育和审定GSR新品种62个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徐建龙研究员 。新项目接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年1月26日,“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项目正式启动 。这可以视作是前述历经11年项目的进一步延伸 。
这一新项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推广 。“通过前期在非洲开展的绿色超级稻项目,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我们有品种,但是落不到农民地里去,推广工作比较薄弱,所以接下来就确定了要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项目 。”
无论是育种还是推广,绿色超级稻在中国很成功,在东南亚国家也较为理想,但在非洲的表现效果并不佳 。这是业内的共识 。
徐建龙提到,这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一是在绿色超级稻育种方面,非洲国家育种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国内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差,整体科研水平比较低,缺少顶层设计;二是在推广方面,品种推广缺少有效组织体系,很少有公立机构和种业公司将分散小农户组织起来,仅在大农场进行示范,进行高产观摩和组织培训,缺少高质量种子的生产能力和有效的市场流通体系 。此外,小农户很分散,所以稻米加工和价值链很难形成规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生产的稻谷销路 。
中国水稻“育繁推一体化”的成功可提供一些经验 。“一是有足够多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供农户选择;二是有种业公司负责高质量种子规模化生产、市场营销以及高产技术的配套;三是我们国家稻米加工和价值链比较完善,政府有保护价收购和种植激励措施,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优势 。”徐建龙提到 。

非洲粮食危机的希望:中国绿色超级稻扎根非洲

文章插图
稻、谷、稻谷
不过,具体到非洲国家而言,徐建龙认为仍有一些重要的环节需要注意 。
第一,非洲农民要喜欢种新品种,“我们必须进行高产示范,让农民了解品种特性,掌握品种的高产技术,这样农民种了才能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 。”第二,农民想种,要能买得到,也买得起种子,“我们必须在当地繁育种子,降低种子成本 。不能把中国生产的种子运到那里去,肯定不现实 。”第三,农民种稻必须有利可图,要打通价值链,确保丰收以后稻谷卖得掉,能够转化为效益,否则影响种稻积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