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粮食危机的希望:中国绿色超级稻扎根非洲( 二 )


农业环境有着天然的脆弱性,实际上很难保证稳定地生产口粮 。一旦生产不足,进口是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像俄乌冲突这样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件,会如此严重地影响非洲的人们,因为非洲每年仍要进口价值近300亿美元的粮食 。”奇卡瓦如是谈道 。
在盖茨基金会9月12日发布的第六份年度《目标守卫者报告》中,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如是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粮食援助)是一个很好且必要的事情 。各国应该慷慨解囊,防止人们陷入饥饿 。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这样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提供更多的粮食援助,而是确保最终没有援助的必要 。
比尔·盖茨认为,在国际冲突、气候变化等威胁下,提供“魔力种子”等在内的农业创新,比仅仅捐赠更具力量 。
11年: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
2019年4月2日,由中国主导的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在北京结题 。该项目由中国政府与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作科所黎志康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外58家水稻研究单位组织实施 。
据此前中国农科院方面介绍,该项目国内经费1.56亿元,国外经费4100万美元,于2008年启动,历经11年 。项目旨在亚非国家分享中国的优质水稻品种、种质和生产技术,并培育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和病虫害等威胁的水稻新品种,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种植条件 。

非洲粮食危机的希望:中国绿色超级稻扎根非洲

文章插图
非洲种植中国绿色超级稻
图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 。所谓的绿色超级稻,其构想由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教授于2005年提出 。要求培育的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而且具备抗病虫、高效的养分吸收利用、节水抗旱等绿色性状,达到生产上“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目标 。为什么要做绿色超级稻?回看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的水稻育种实现了两次重要突破,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矮化育种的成功,水稻单产提高了20%左右;第二次则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0%左右 。1989 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了“超级稻”(SuperRice) 的概念并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在随后的30多年中,我国育种家通过创新育种技术、拓宽遗传基础,配制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一批超级稻新品种, 使水稻单产水平不 断获得突破 。
然而,问题也随之浮现 。徐建龙总结了如下几点:第一,我国水稻产量水平多年徘徊不前,严重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自1998年后至2005年,单产水平有下降趋势 。虽然有超级稻,但其条件是大肥大水,超级稻在70%的中低产田难以实现高产 。
第二,水稻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 。“以前人口多要吃饱,越来越强调生产,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江河湖海富营养化,同时大量使用氮肥也导致米质下降 。病虫害加重,通过大量喷药防治,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
此外,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徐建龙谈到,目前推广的水稻品种既不抗旱也不节水,所以面临干旱的严重危害 。同时,这几年高温、低温、旱涝灾频发的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风险大大增加 。
“鉴于粮食安全和环境资源的双重挑战,我们提出培育和推广绿色超级稻 。”2014年,“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 。该项目由张启发团队组织,全国27家单位参加,主要分布在全国各个水稻生态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