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羊肉真的在宋朝最受欢迎吗,那为何《水浒传》的好汉又只爱吃牛肉( 二 )



上图_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
二、宋人对羊、牛、猪的认知
羊肉不仅味道绝佳 , 且历来有药用价值 。 早在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 , 便有煮羊肉入药的记载;而东汉《金匮要略》中 , 亦有治疗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至北宋年间 , 官修医书《太平圣慧方》中所见羊肉入药 , 高达54例 。
不难看出 , 宋代“羊肉入药”之风已是蔚为大观 ,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人对于羊肉的喜爱;反之亦然 , 恰恰是因为宋人喜食羊肉 , 也导致世人对其药用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
相辅相成之下 , 羊肉地位被进一步拔高 , 成为世人追逐的“益补之物” 。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称“羊食钟乳间水 , 有全体如乳白者 , 其肉大补赢” 。 南宋大诗人范成大也认为:“羊本出英州 。 其地出仙茅 , 羊食茅 , 举体悉化为脂 , 不复有血肉 。 食之宜人 。 ”
宋人把羊肉当成一种“补品” , 一些医书甚至以“羊肉”作为修饰性名词 。 如《日华子》对中药黄芪的解释 , 便是“药中补益 , 呼为羊肉” 。

上图_ 古人宰猪 画砖
与之相反的是 , 猪肉却总是被认为“食之有害” 。 就连药王孙思邈也认为:常吃猪肉会导致“人少精子 , 发宿病 , 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 。 这种观点虽不见得一定正确 , 却体现出当时社会主流对猪肉的“偏见” , 以致于“贵者不肯吃 , 贫者不解煮” 。
再说牛肉 。 自古以来 , 牛肉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 然而 , 它却不适合作为一种肉食推广 。 毕竟 , 古代社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体 , 而牛在农耕中的作用 , 也就不言而喻了 。 为此 , 宋代朝廷不止一次下达命令:禁止宰杀耕牛 。
显然 , 牛肉虽在当时有一定市场 , 但它的主要职能却是耕地 , 而非后世专门用来食用的肉牛 。 另外 , 官方宣扬的“牛戒”思想以及民间流行的“吃牛肉会招致疫病”的说法(见《夷坚志》) , 也会大大降低世人对于牛肉的追求 。
综上 , 羊肉的药用价值高于猪肉、食用价值则胜过牛肉 , 因此它很难不被宋人欢迎 。 更为重要的是 , 北宋前中期时 , 羊肉价格虽略贵于牛肉、猪肉 , 但也没有高出太多 。

上图_ “香丰正店”的门前 , 还挂着红栀子灯——宋朝的大型酒楼
三、羊、牛、猪肉的价格比较
北宋初年 , 朝廷在北方有大片牧场 , 加之藩国时常朝贡 , 致使羊肉当时的价格也较为“亲民” 。 庆历年间 , “以茶数斤 , 可以博羊一口”;到熙宁年间 , 京城附近售卖的活羊价格 , 为130文一斤 。 这个价格 , 并未与猪肉、牛肉拉开较大差距 。
北宋中期 , 曾有一位顾姓官员 , 体型肥胖 。 于是 , 苏轼便与这位同僚开玩笑:“顾屠肉案 , 快片批四两来!”言罢 , 便如同孔乙己一般 , 排开三十枚大钱 。 按此说法 , 30文钱可买四两猪肉 , 那么一斤(十六两)猪肉当值120文钱 。

上图_ 苏轼(1037年—1101年) , 世称苏东坡
难以想象的是 , 牛肉竟然比猪肉还要便宜一点 , 只要100文一斤 , 参见于《宋会要·刑法制》记载:“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 , 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 , 肉每斤价直须百钱 。 ”
(注:当时 , 一头活牛的价格不过5—7贯钱(1贯为1000文) , 可若是将其宰杀 , 便可出肉200—300斤 , 若再以100文一斤的价格卖出 , 便可得20—30贯钱 。 如此暴利 , 难免有人会铤而走险 。 是以 , 官府一直在极力压制牛肉价格 , 甚至有官员提出 , 将牛肉价格降为20文一斤 , 如此一来 , 杀牛卖肉也就没有太多利润空间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