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启示 入殓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入殓师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启示 入殓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提到“死”这个字 , 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 通常是灰暗 , 忧伤和恐怖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 , “死亡”代表着终结 , 意味着这现实世界的美好一并破灭、消亡 。
我们惧怕死亡 , 这样的惧怕不仅仅只是对自己生命逝去的“怕” , 更是“怕”这在死亡身上所缠绕起来的可怖气息 。
所以 , 老人们才常说:“别老说 , 死不死的 , 怪晦气 。”而这“晦气”二字 , 更是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死亡”的看法和偏见 。
西方哲学中认为“未知死 , 焉知生” , 他们眼中的死亡是“向死而生” 。这在我们传统精神文化中是非常相悖的一个概念 。
然而在2008年上映的电影《入殓师》中 , 却传达出了面对死亡的另一种意境 。不同于古代的“哭丧”和“痛哭流涕” , 影片《入殓师》中传达出来的对于死亡的哲学思考和送别意蕴 , 其实更值得我们深思 。
也无怪乎 , 在2010年 , 温总理造访日本时提到《入殓师》这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的电影 , 并称赞它说:“这部电影 , 虽然是讲生与死 , 但是它反映了伦理道德和东方文化不一样的背景 。”
虽然我们无从知晓 , 温总理从电影中体悟到的伦理道德和东方文化背景是何意 , 但看完整部影片后 , 我也对“死亡”两个字有了重新的认识 。
这部影片围绕一个叫作小林的中青年 , 从他在“入殓师”这一行业的“初探——排斥——接受——尊重”的情感转变 , 来传达在“死亡”这一晦气主题下的生存 , 爱意与温情 。
入殓师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启示 入殓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生”——用生存贯穿的“匠人精神”莎士比亚曾经说 , “生存还是灭亡 , 这是一个问题 。”出生对于很多人来说 , 或许并不费劲 , 但想要活得好 , 却可以花光所有力气 。
在余华先生的《活着》里面 , 我们看着福贵身边一个个人想要活 , 却被生存的重担压弯脊梁 。
“生”容易 , “生存”却不易 。
在电影《入殓师》当中 , 男主小林也是这样一个不得志 , 为了生存 , 疲于奔命的年轻人 。因为乐队解散 , 失业的他只能带着妻子美香回到偏远的老家 , 残喘度日 。
入殓师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启示 入殓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一日 , 小林在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则招人启示 , 优厚的待遇薪资 , 让小林忍着内心的害怕和排斥开始接触“入殓师”这个行业 。
起初的小林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 对于“入殓师”这个行业存在着本能的偏见 。
所以他不敢把自己见不得光的工作告诉妻子 , 他忍受着从死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污秽之气 。只为了能够利用这份工作 , 将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支撑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