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天米契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样子
又小又白的面包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 如果将小麦酸面包变大不是正中下怀?就这样足足2公斤重的米契成为了历史上的赢家 。 酸面团带给了它特别的芳香 , 也带来了更长的赏味期 。 巨大的外形和野性的手工割口诉说着属于普瓦兰的生命力 。
米契养活了艺术家 , 而艺术家们则让普瓦兰变成了传奇 。
2
除去面包的部分滋养了普瓦兰的精神
从1932年开始 , 为了让社区的艺术家们可以生存 , 创始人皮埃尓·普瓦兰开始用面包交换艺术品 。 艺术家们来到这里 , 画一条面吧然后吃面包 。 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 。
在60年代末普瓦兰的第二位继承人遇到了大名鼎鼎的抽象派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 。 达利邀请他为自己设计一间面包做的卧室——一个用硬面包制作出的床和一盏枝型吊灯 。 也是从这以后 , 枝型吊灯开始在普瓦兰长燃 , 艺术与烘焙在这里亦步亦趋 。
达利与第二代主理人
从事的领域是固定的 , 但是目光却是开拓的 。
面包的丰富实在难能可贵 , 可思考的范畴囊括政治学、民族学、生物学、历史、艺术和美食等形形色色的学问 。 ——《普瓦兰面包之书》
烘焙永远不会妨碍你为世界中其他的美景驻足 , 但技术与追求最完美面包的韧性永远是品牌的基石 。
达利的面包卧室
3
五感烘焙——属于普瓦兰的终极技巧
在普瓦兰的字典中烘焙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 而手则是这里最好的工具 。 普瓦兰不是一个具有科技感的品牌 , 反而这里充斥着手工业时代的余晖 。
当学徒来到普瓦兰会获得一份长达9个月的培训套餐 , 以此帮助新手调试5种感官——通过听、看、闻、触、尝 , 感受烤好面包的声音、外形、香味、质感、口味 。
为了更加科学地训练员工能力 , 普瓦兰邀请了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手部外科医师、神经学者、人类学家、植物学家、木工匠甚至还有气象学家)于1986年制作出一套企业内部培训课程 。 这份课程在漫长的80年创业中随着时代进行着更新 , 也成就了普瓦兰日益精湛且全方位统一的面包技术 。
普瓦兰第二代主理人学徒期间在焙烤间烘烤面包
烘焙面包是一段奇妙的感官体验 。 在普瓦兰 , 学徒的第一天往往在观察烘焙间开始 , 不去制作只是感受烘焙各个阶段的氛围 。
说来玄妙 , 也是在这样的摸索式培训中 , 普瓦兰的职人们拥有了特别的定力——不被科学数字吓到 , 也不被艺术的描述左右 。 而这也是达成烘焙之路的终极技巧 。
第一代与第二代同框
4
阿波罗尼亚·普瓦兰绝不躺赢的人生
普瓦兰并不仅仅是一家简单的烘焙店 。
从第二代主理人开始 , 它便开始建立由餐厅和零售商组成的网络 , 将面包销往世界各地 。
普瓦兰第二代主理人
10年前 , 普瓦兰的年营业额便接近1亿多人民币 。 而如今它拥有了5个门店和2个工厂 , 为全世界的追随者供应着米契面包 。 据悉普瓦兰每天向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供应米契面包 , 一天的销量高达5000多个 。
而这样的成就便不得不提到普瓦兰的第三代主理人阿波罗尼亚·普瓦兰 。
阿波罗尼亚与师傅
阿波罗尼亚不是一个幸运的躺赢者 , 相反 , 如果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 , 她则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小女孩 。
16岁 , 在父母的鼓励下阿波罗尼亚正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烘焙人生 , 她不再过节 , 而是全身心扑在了面包制作上 。 在父亲爱的指导下 , 小阿波罗尼亚在烘焙面包的学习之路上狂奔 。 她对面包的感知越来越深 , 对于烘烤器具的使用也日渐熟练 。
推荐阅读
- 荷兰豆|元旦家宴菜单已出,8菜2汤,照顾到男女老幼,搭配合理家人爱吃
- 干酵母|圣诞花环面包
- 西兰花|入冬后,常给家人做它吃,富含蛋白质,嵌入馅料煮一煮,简单好吃
- 面包|东北人的“年货”8大件儿,“猫冬”就得准备,家里都得有点存货
- 面包|家常美味中式特香老面包,锁住家人的胃
- 金龙鱼|#金龙鱼精英100%烘焙大师赛-爱好组高筋#圣诞花环面包
- 面团|我这样做葱香肉松面包,家人都爱吃
- 小面包|法式小面包
- 鲜酵母|法式小面包一端上来,锅里的米饭都变成了摆设
- 面包|全麦燕麦面包 无油低糖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