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曾是“廉价”代名词、被跨国资本剥削,谁改变了云南咖啡的命运?( 二 )


纵观国内整个咖啡行业从供应上游 , 到品牌销售下游 , 都有了可以对标国外大牌的底气 , 这是属于国产品牌的自豪和骄傲 , 更是过去不敢遥望的现实 。
需求决定供给 。 随着下游企业的做大做强 , 进而带动整个上游产业链的生产力 , 中国有很多产业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
比如白酒行业 , 国产白酒茅台品牌的崛起 , 带动了贵州当地优质高粱;头部榨菜企业涪陵榨菜 , 推动了当地榨菜制作到销售的产业链智能程度 。
回到咖啡豆产业 , 近年不少资本涌入的背后 , 是逐渐走低的收豆价格带来的负面效应:云南大量咖农改种茶叶、芒果、荔枝 。 2021年 , 云南咖啡豆总产量仅为其巅峰期的一半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13年以来 , 咖啡项目共获得融资114次 , 总金额达到115.68亿元人民币 , 其中2019年达到最高的58.32亿元 。
与资本扎堆进入咖啡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咖啡供应商完成融资的案例寥寥无几 。
一旦有天资本泡沫散去 , 当市场没有足够多的订单 , 如何应对高昂的设备厂房人力成本 , 对于供应商而言将会是一个重大考验 。 云南咖啡会不会成为共享单车泡沫破灭后的天津自行车小镇?也很难说 。
大量品牌的涌入 , 如果以牺牲价格为代价 , 对当地农民以至行业也未必是好事 , 整个咖啡行业也不能仅仅追求效率和变现 , 未来还需要探索出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
随着资本对咖啡赛道的热情高涨 , 未来云南咖啡豆还能有多少进化空间?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 , 识风云人物 , 读韬略传奇 。
版权所有 , 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 , 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