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种|巴基斯坦茶园奠基人胡海波:帮助“铁哥们”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一别就是三十多年,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去一次巴基斯坦,看看我们培育的那片茶园,探望那里的老朋友,十分想念他们。”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胡海波副所长曾两度赴巴,先后为巴勘察划定宜茶区域,历时三年为巴开辟了第一个现代化茶园。时隔35年,壮年时期与“巴铁”共同建立的这片茶园成为耄耋之年的他心中的牵挂。
试种|巴基斯坦茶园奠基人胡海波:帮助“铁哥们”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文章插图
胡海波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 中国经济网 李凡/摄
与巴初结缘 完成考察重任
巴基斯坦人民爱饮茶,尤爱喝牛奶冲泡的红茶,不过所需茶叶均需用外汇购买。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巴基斯坦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试种茶叶、在国内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巴基斯坦历届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2年5月初,根据中巴农业科技合作协议,由浙江省农业厅组织茶叶研究所专家4人赴巴访问,时任中国农科院杭州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的胡海波担任组长,专家组成员专家姚坤、王志华,翻译郭正堂同行。“当时接到这个考察任务很高兴,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铁哥们儿’,能够以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对我而言意义很重大。”胡海波说。
5、6月的巴基斯坦格外炎热干燥,大部分地区中午的气温超过40℃,专家正是在这酷暑时节赴巴基斯坦北部省份开普省进行考察。据胡海波回忆,在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洛夫博士的陪同下,专家组重点考察了开普省曼塞拉市郊的拔发、台维立、茉利、斯瓦托、哈柴拉以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等多地的茶叶试种点,测定土壤PH值、海拔高度,测量已成活茶树枝叶、根系长势等状况。
试种|巴基斯坦茶园奠基人胡海波:帮助“铁哥们”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文章插图
胡海波(左四)带领中国专家组赴巴考察宜茶区域 受访者供图
根据考察和勘测结果,专家组向巴方提供了巴基斯坦茶叶试种可行性考察总结报告,确认了巴基斯坦西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部分山地、丘陵、台地、河流冲积地和农用地,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的土地具备种茶的条件,建议在距曼塞拉30公里处的贝达蒂地区建立茶叶研究机构和试验基地。这是巴基斯坦第一次对宜茶区域有了全面系统的记录,贝达蒂地区后来也成为巴基斯坦茶树栽培实验站和培育基地。
三年坚守 为巴开辟首个现代化茶园
1982年考察以后,时隔三年,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再次邀请茶叶研究所专家援助巴基斯坦进行茶叶试种。1986年l月,胡海波与专家组成员许允文、汪莘野,翻译尹军、刘喜武踏上赴巴的征程,正式开启援巴茶叶试种任务。
与之前考察任务不同,此次专家组承担着拓荒的使命,在异国他乡的荒野中种植、培育出一个现代化茶园。这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大工程,但作为一个常年活跃在一线的研究员,胡海波更关注的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步茶树栽培的工作。“三年多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从茶园规划设计、茶园开垦、苗圃建立、茶籽直播试种,到移栽补缺、茶园抗旱灌溉、间作遮阴、除草施肥、整形修剪、清沟排水等栽培技术工作。每天的生活就在茶园、宿舍两点一线间展开。”
试种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对于茶树这类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作物。“巴基斯坦开普省西北部地区5月至6月连日晴热高温干旱,地表温度高达55度,常导致旱热害,播种的茶籽不能萌发出土,移栽的苗木受害枯死,7至8月是雨季,茶树苗又经历暴雨冲刷、杂草滋生的灾害。”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专家组探索了营养钵移栽、苗床育苗移栽以及茶籽直播三种方式建园,经过试验对比,最终确定采用营养钵育苗的技术,春夏季苗期遮阴,秋冬季移栽建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