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年龄焦虑背后该警惕什么( 二 )


周涛也认为,不应该对科学家的年龄设限 。“过去我们之所以觉得青年科学家更有创造力,主要是因为年轻人精力最旺盛,投入科研的平均时间是最多的 。但在那个年龄,把握大问题、调动各种研究资源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很难简单地说,什么年龄更有科研创新的优势 。”
他还指出,学科的深度交叉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科学研究正从以方法为中心转向以问题为中心,这些问题都是重大问题和真正难题,往往会涉及到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跨学科的方法论,这就需要不同学科的力量,这种学科之间的跨越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 。驾驭交叉学科的问题,年龄稍大的科学家,资源、经验更丰富,也更容易出成果 。
“但在国内,确实存在独特的年龄焦虑问题,这种焦虑不是内生的,是外在的制度性因素造成的 。”周涛直言,“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尝试给科学家贴标签、戴帽子、设等级,以此进行资源分配,导致很多学者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临近评价的时间窗口就会非常焦虑,因为一步错过可能步步错过 。事实上,这种焦虑是毫无意义的,对真正的科技创新是起副作用的 。”
少年英雄的成长经
创新固然不只是年轻人的舞台,但那些能在日益“晚熟”的科技人才队伍中早早脱颖而出的人,他们的“成长经”也许可以帮助更多年轻科研人员自我审视 。
周涛,27岁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最年轻的教授、33岁获得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
在旁人眼里,他是个天赋异禀的人,从小数学、物理、计算机成绩出色,还喜欢历史、哲学和武侠,文理通吃 。只有他自己知道,“天才”标签的背后其实是他对科研近乎狂热的喜爱 。
他在进入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读本科期间,和宿舍同学每天都往裤兜里装一些从书上撕下来的数学题,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都会拿出来看 。晚上宿舍熄灯后,大家开始各自“汇报”一天的解题成果,要是哪天一道题都没解出来,或者解题方法不够巧妙,都会遭到室友们的“鄙视” 。
在周涛前往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读博期间,他可以住在实验室,一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刚到电子科技大学时,还能这样乐此不疲 。
“人心惟危,道性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周涛曾经这样阐释他的价值观,人要坚持真心、目标专一,舍弃一切非本质的东西 。这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后来传递给学生的东西 。“坚信科学的价值,并且享受科研带来的快乐,年轻人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动性,才能发挥科研创新的潜力 。”
2021年,西湖大学工学院来了一位最年轻的课题组长(PI)——28岁的王睿 。9月16日,他入选了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30 Under 30榜单 。
王睿从事的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一个新兴的极具潜力的领域 。他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钙钛矿材料中的缺陷,对症下药,从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 。
从读博到加盟西湖大学,王睿的工作习惯是随时随地看文献,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每天积累一点新想法,一旦觉得可行,立即冲到实验室动手去做 。他试验过无数的材料、器件,这是他学生时代最喜欢做的事 。
【钙钛矿|年龄焦虑背后该警惕什么】2018年,爱喝咖啡的他在一次和同事的聊天过程中灵光一闪:咖啡可以让人们情绪稳定,它是不是也能让钙钛矿的“情绪”变得更稳定呢?他进一步实验发现,咖啡因结构上有两个官能团与团队此前研究发现可以控制钙钛矿结晶、使材料生长更好的官能团是一样的 。当他把咖啡因添加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的输出功率果然大大提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