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浙江乌镇“网事”时代剪影:非遗老字号“触网”新生
文章图片
泰丰斋内的产品 施紫楠 摄
中新网湖州10月4日电(采访人员 施紫楠)今年已经71岁的徐立巧 , 谈起姑嫂饼来 , 思路清晰 , 精神矍铄 。
作为乌镇的传统糕点 , 姑嫂饼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 2012年 , 姑嫂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作为姑嫂饼制作技艺传承人、泰丰斋掌门人 , 徐立巧从1995年开始专攻姑嫂饼 , 见证了传统老字号的时代变迁 。
文章图片
泰丰斋内的产品 施紫楠 摄
“以前姑嫂饼都快没人吃了 , 我们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做一点 。 ”在她印象里 , 因为区域性食品的局限性 , 当时姑嫂饼一年只能赚几万元(人民币 , 下同) 。
直到乌镇景区和互联网的到来 , 改变了这一局面 。
“要是没有乌镇的旅游开发 , 姑嫂饼早就没有了 。 可以说 , 是旅游带动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 ”徐立巧说 。
2000年 , 乌镇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 徐立巧带着泰丰斋入驻其中 , “当时上海的游客过来 , 买姑嫂饼就跟不要钱一样 。 ”
随着乌镇的旅游开发 , 游客越来越多 , 姑嫂饼的销量也逐渐上升 。 然而 , 不便于携带 , 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
文章图片
外国友人体验糕点制作 黄淞供图
“很多外地游客把姑嫂饼带回家后 , 发现都碎成了‘粉渣渣’ , 而且传统姑嫂饼的包装技艺要求很高 , 费时费工 , 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 ”徐立巧说 。
经过一番探索改良 , 第二代“烘焙姑嫂饼”诞生了 , 不仅解决了运输中的易碎问题 , 还在传统的花生和芝麻两个口味上 , 新增了菊花、香葱、抹茶等口味 。
“传统食品必须要进行改良 , 这样才跟得上时代 。 ”在徐立巧看来 , 一味死守古法技艺 , 不知创新 , 姑嫂饼最终只会消失 。
【网事|浙江乌镇“网事”时代剪影:非遗老字号“触网”新生】后来 , 徐立巧又开始了第三代姑嫂饼的探索 , 用亚麻籽油替代传统猪油 , 马铃薯全粉替代传统面粉 , 主打“降脂、饱腹、营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功能性健康姑嫂饼” 。
“这些年 , 姑嫂饼始终是跟着乌镇的步伐一起发展起来的 。 ”徐立巧说 。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召开 , 又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第一年大会的时候 , 我还觉得互联网跟我们卖小吃的根本不搭边 。 ”当时的徐立巧从未想过 , 原本“感觉很遥远”的互联网 , 会成为眼下姑嫂饼销售的主力军 。
2016年 , 徐立巧开始“触网” , 提出“荣誉归零、二次创业” 。
“大会在乌镇召开 , 我们受益无穷 。 游客慕名而来 , 我们也拓展了新思路 。 ”眼下 , 泰丰斋至少有一半产品都是通过线上销售 , 销量在原有基础上 , 翻了三四番 , 产值可达千万元 。
文章图片
孩子们体验糕点制作 黄淞供图
惟创新者进 。 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地乌镇的8年里 , 姑嫂饼这一老字号 , 牢牢抓住机遇和红利 , 求新求变 , 成为乌镇土特产的传统名点 。
“非遗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 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 ”近年来 , 泰丰斋还建立了姑嫂饼博物馆 , 传播姑嫂饼历史与传统文化 , 尝试“研学+体验”的新路子 。
推荐阅读
- 排行榜|“浙”里好味道!2021“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菜品影响力排行出炉
- 农产品|“桐庐味道”正式发布 浙江桐庐农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 东阳|浙江东阳这一“奇葩美食”,本地人当成心头爱,外地人却不敢下嘴
- 饼干|浙江:老人吃饭夹肉,用筷子夹了又放回去,肥瘦大小都不要
- 火腿肠|浙江一小学晚餐曝光,每餐15元的标准,网友:火腿肠也是个菜?
- 奇葩|浙江东阳这一“奇葩美食”,本地人当成心头爱,外地人却不敢下嘴
- 浙江省|涨知识,护妻狂魔“馒头蟹”
- 人情|《风味人间3》浙江卫视开播
- 浙江江山:塔山村美丽城镇建设酿出“幸福酒”
- 浙江省|红遍浙江的“12种小吃”,吃过7种以上的,准是地道的浙江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