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州增城正果腊味制作技艺成非遗 融合发展焕发活力


传统|广州增城正果腊味制作技艺成非遗 融合发展焕发活力
文章图片

增城正果腊味(资料图) 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广州9月9日电 题:广州增城正果腊味制作技艺成非遗 融合发展焕发活力
作者 程景伟 陈惠瑜
“秋风起 , 食腊味”是岭南地区的传统饮食文化 。 位于广州增城北部的正果镇是著名的“腊味之乡” 。 采访人员9日从广州市增城区政府获悉 , 今年 , “正果腊味制作技艺”被列入增城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有关方面计划通过“非遗+研学”融合发展新模式 , 让其更加发扬光大 。
腊味 , 是指从秋天开始 , 将肉类以盐渍之 , 经风干或熏干制成的美食 。 在增城正果镇 , 当地人采用本地优质土猪肉作为原材料 , 配以上乘配料和传统工艺 , 制作出来的腊味肉质鲜美、色泽诱人、口感极佳 , 成为广式腊味的经典代表之一 。
增城正果民间制作腊味历史悠久 。 在过去 , 当地人制作腊味多为保存食物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 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兴起 , 正果镇大力发展旅游业 , 积极挖掘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 使腊味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 企业数量、产品产量逐年增加 ,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
如今 , 增城正果腊味逐渐成为远近驰名的旅游产品 , 也是“增城十宝”之一 。 正果腊味与市面上其他腊味相比 , 其成色更佳 , 味道更醇香 。 其中 ,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讲究的用料和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发挥的作用 。
以传统的正果腊肠为例 , 其制作过程中有分隔切粒、拌料腌制、漏斗灌肠、针板刺孔、扎草分段、索绳悬挂、清洗去脂、阳光晾晒、天然风干等九道工序 , 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 才能使腊肠保持“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 。
在原材料选择上 , 正果腊肠一般选择本地优质土猪肉 , 配比以三分肥、七分瘦为最佳 。 腌制用料除了糖、盐、酱油之外 , 还要加入山西汾酒 , 增加独特风味 。 腌制好的肉粒要灌到清洗干净的猪肠衣中 , 并用针在肠衣上均匀刺孔 , 排除气泡 。 灌好的腊肠还要挂在干燥通风的晒场自然晾晒风干7天时间左右 , 待腊肠的瘦肉变为暗红色、肥肉呈乳白色 , 肠体硬挺干爽呈圆柱形 , 肠衣表面有自然皱纹 , 腊肠的腊香明显 , 即可判定晾晒完成 。
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成的增城正果腊味口感咸甜 , 油脂满溢 , 无论是炒制还是蒸制 , 都别具一番风味 , 深受食客喜爱 。
【传统|广州增城正果腊味制作技艺成非遗 融合发展焕发活力】在传承发展中 , 正果腊味一直坚持采用独特的调味配方和传统的制作工艺 , 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腊味产品 , 并涌现出金聚来、王富来、正佳、水围等知名品牌 。
据“金聚来”腊味第六代传人张秋霞介绍 , 近年来 , 不少腊味生产企业都在传统腊味制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 开发了瑶柱腊肠、冬菇腊肠、蛋黄腊肠、迟菜心腊肠、润肠等新品种 , 畅销珠三角地区 。 腊味企业还与时俱进开拓新销路 , 通过进驻淘宝天猫、京东网络平台 , 线上销量连年增长 。
“我们将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正果腊味制作技艺 , 除了在公司生产车间建立腊味体验走廊 , 还计划将非遗和研学融合起来 , 定期举办研学活动 , 让大众走进腊味加工车间亲身体验、学习腊味制作技艺 , 让这项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 ”张秋霞表示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