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林|荠菜——舌尖上的故乡
文章插图
南昌大学 纪淳望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的名句,大意是说阳春三月桃李芳菲,却经不住风雨的洗礼。真正的春色,是在盛开的荠菜花里。在许多远离故土的游子心中,都藏有一份温情的记忆,初冬的原野溪头,一群少年在追逐嬉戏,他们时不时地挖起一棵棵开着星星点点小白花的野菜,待到肚子咕咕叫了,拎起菜篮跑回家,巧手的母亲变戏法式做成了一道道美味……那独特的清香似乎始终萦绕在舌尖,连着儿时的欢乐,连着母亲的笑容,连着对故乡的眷恋。
春食荠菜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中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荠菜营养丰富,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护生草”。民间一直流传着“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农历三月三日,古称“上巳节”,又称“重三”、“春禊”,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逐渐演变成一种宴饮、游玩、踏青活动。每至这一天,人们盛装出门,集于水边,用芳香的兰草沐浴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洒头身,意在驱除邪气,祈求福祉。妇女们梳好自己的秀发,争相采摘溪边的荠菜花,插在自己的发髻上,这就是著名的“三月三,插荠丹”的风俗。洗漱完毕,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水之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就是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雅事----曲水流觞。民间也有用荠菜煮熟鸡蛋,置于河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的游戏,称为临水浮卵。这种游戏后来演变成了“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民俗。现在江南一带依然盛行,每至农历三月三日,家家户户都采摘或争购荠菜,连根带叶与鸡蛋共煮,然后调入食盐,将鸡蛋连同汤菜服食。据说把荠花插在头上,或服食荠菜鸡蛋,不仅能驱邪治病,还能带来好运。清朝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初春时嫩苗可作菜食,清明节后可采全株作为药用。
文章插图
关于荠菜的药用价值,早在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主利肝气,和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明目,益胃。”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历代医家的经验表明,荠菜性味甘、平,入肺胃肝肾诸经,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功效。花与籽可以止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荠菜具有降压利尿、消除体内的自由基、促进大脑皮层兴奋、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及止血的作用,适宜于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病症。荠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能促进排便,因而又被称为“净肠草”。古代本草文献及现代中药志记有大量荠菜的食疗方法,比如与鲜苦菜、甘草合用,能治肺热咳嗽;与紫苏、葱白煮水可以治疗轻度的感冒发热;还有把荠菜200克,浓煎取汁,加入蜂蜜200克,文火熬成膏,每次冲服1匙,每日3次,是单纯性高血压适宜的药膳方;荠菜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外用,比如把荠菜根捣烂,绞取菜汁,加同量的清水洗眼,可以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荠菜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实验研究表明,荠菜的醇取物和煎剂均有催产素样子宫收缩作用,有导致妊娠下血或胎动不安的可能,因此孕妇慎食,有先兆流产现象者禁食。荠菜还有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加重哮喘病情。此外,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荠菜酸,具有止血作用,服用法华林、拜阿司匹林、双香豆素、新双香豆素、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的人群,服药期间不宜长时间或大量食用荠菜。
推荐阅读
- 葱爆羊肉|冬天最适合吃羊肉,教你8种羊肉做法,滋补暖身,鲜香味美,好吃
- 彩椒|你炒的鸡胸肉又干又柴?方法不对!跟我学一招,香润滑嫩吃不够
- 苋菜|天冷犯懒就馋这一锅!5种做法,随手一焖,晚餐一锅搞定,特省心
- 鸡胸肉|教你10道家常红烧菜的做法,两天不吃就馋得慌,客人吃了连连夸赞
- 豆芽|孩子不爱吃蔬菜,推荐8种好吃的冬菜做法,营养丰富,上桌就抢光
- 鸡翅|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必备5道硬菜,抗寒保暖,做法简单,赶紧收藏
- 白芝麻|豆腐皮别再凉拌着吃,教你一个特色新吃法,一顿一大盆不够吃
- 死面|想烙饼柔软又筋道,放凉不发硬?和面是关键,老师傅教你正确做法
- 尖椒|教你一个豆腐新吃法,味道好吃又下饭,吃起来比肉还香
- 醉酒|没想到,解酒用“汤饮”最有效,做法简单,不光解酒还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