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保护|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法治智慧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
7月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于福建福州落幕,这是中国第二次成为大会东道国 。中国作为世界遗产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不仅体现在申报、保护了众多的世界遗产,更在于逐步形成世界遗产保护的法治方案,建立起融合、独特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 。
中国为世遗保护贡献了哪些法治智慧?如何构建世遗保护长效机制?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近日采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吕舟受邀参加“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他还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的负责人 。
【世界遗产保护|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法治守护世遗瑰宝
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采访人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达成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共识 。中国于1985年加入公约 。如何看待中国为世界遗产保护发展提供的法治保障?
吕舟:世界遗产有三个基本支柱—— 一是要符合突出普遍价值;二是保证真实性完整性;三是保护状况,而法治建设就是保护状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世界遗产的立法需要两个方面结合 。从趋势来说,越来越强调整体性,自然和文化的结合,物质和非物质的结合 。中国从法治建设角度,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保护发展的趋势,在立法上将这些内容融合,形成了更加整体化保护的法律框架,这是一种制度创新 。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写入宪法,颁布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30余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和研究工作体系 。目前已建立自然保护地11800多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正在推进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 。
采访人员:2004年的苏州、2021年的福州,中国两次成为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地 。这17年间,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吕舟:17年来,中国不仅在遗产总量上进入世界前列,更在遗产理念、全球视野、遗产实践、保护方法与能力等诸多方面赶了上来 。从苏州到福州,中国遗产专家的对话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显著提升 。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专家的积极参与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大会讨论了关于申报的“前置程序” 。“前置程序”旨在帮助缔约国在提交正式申遗之前对项目进行审查,提高缔约国申报的水平、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中国专家认为应该支持这项议程并贡献智慧,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多数缔约国更好地把遗产价值讲述出来 。
“北京中轴线”申遗
同步推进保护条例
采访人员: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和申遗研究成果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对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为世界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提供了哪些经验?
吕舟: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牵引,北京老城的保护实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呼吁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理念、方法高度契合,也将促进北京市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上进一步探索 。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为进一步做好历史城市保护指明了方向 。它提出要整体来看城市里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孤立地只保护历史建筑,还应该考虑更广泛的环境要素,包括社区要素、人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等 。
推荐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详细介绍)
- 保养牙齿的10种方法(如何保护牙齿)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中国烤鸭怎么做最好吃(烤鸭的做法介绍)
- 不粘锅|中国畅销15年的零食,却是印度生产?看完还能吃下去的是王者
- 中学生保护视力的好方法(中学生保护视力的好方法有什么)
- 古代|国博推出古代饮食文化展 品读中国的味道
- 豆腐|毛豆腐,不愧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
- 米糕|一条鱼引发关注!濒危鱼类芝麻剑,真的是被吃成“二级保护”吗
- 中国|明日腊月初一,牢记“吃3食忌5事”,祈福纳祥,日子越过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