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说“吃”是一种文化 , 那么能将这种“吃文化”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的群体 , 恐怕是非国人莫属了!
【米糕|一条鱼引发关注!濒危鱼类芝麻剑,真的是被吃成“二级保护”吗】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 甚至是胎里带出来的 , 都能成为吃货们追捧的对象 。
本次就要和大家介绍一种水里游的鱼类 , 正是因为太好吃了 , 这种鱼已被吃到濒危的境地 , 被吃成二级保护动物 , 它就是被人们俗称为“芝麻剑”的斑鳠 。
1、一条鱼引发央媒关注2021年12月22日 , 记者汪军在新华社发布了一篇“保护区内饭馆公然销售野生鱼……”的长文 , 文章被多家央媒转载 。 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野生鱼 , 就有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芝麻剑 。
据报道称 , 在贵州和广西交界的罗甸县有一处鱼类保护区——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 里面生活着多种珍稀的淡水鱼 , 例如斑鳠、南方白甲鱼、多耙光唇鱼、大鳞细齿塘鳢等 。
经过记者调查 , 在这个保护区附近的一些农家饭店里 , 却在公开售卖野生鱼 , 并化名“生态鱼”、“小肥鱼”招徕顾客 。 其中“芝麻剑”就是当地一些饭店招待食客的“头牌菜” 。
“不吃芝麻剑 , 枉自到罗甸 。 ”曾是当地流行的一种说法 。
由于斑鳠鱼肉质细嫩 , 刺非常少 , 而且还带有一种芝麻的香味 , 售价一度高达200元一斤 。 但这样的高价也未能遮挡住食客们的味蕾 , 很多人非“野生鱼”不食 , 在利益的驱使下 , 自然形成了一条捕捞、售卖芝麻剑的利益链 。
2、认识“芝麻剑”芝麻剑的学名叫作斑鱯 , 有“淡水鱼之王”的美称 , 在广东的一些农村也叫剑鱼、钳鱼 。 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 , 最大的可以长到15公斤 。
此鱼无鳞 , 外形似剑 , 再加上其身上生长有芝麻状的不规则斑点 , 而得名 。 这种珍稀的淡水鱼主要生长在珠江水系上游 , 即位于广西、贵州的红水河流域 , 它们主要栖息于江河的底层 , 或一些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内 , 以水体中的小型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为食 , 饿的时候也会摄食一些水生植物的碎屑 。
芝麻剑曾是红水河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 , 因其肉质细嫩 , 味美 , 营养价值高 , 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 。 正是因为味美 , 芝麻剑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 已经陷入濒危的境地 。
2021年2月份 , 芝麻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3、这是一场吃出来的危机?芝麻剑之所以成为一种濒危鱼类 , 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一个“吃”字!
当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解决后 , 简单地填饱肚子已经满足不了一些人的口腹之欲 。 对他们来说 , 食材要足够鲜、足够野才行!
就拿此次被央媒关注的“芝麻剑”来说 , 在一个国家级的鱼类资源保护区范围内 , 竟然还开着野生鱼馆 , 在一些遮遮掩掩的菜单上 , 也暗藏着不少猫腻 。
据调查 , 有关部门在当地一家饭庄的冰箱内发现不少用塑料袋分装的小鱼 , 经鉴定正是保护区内的野生鱼 。
吃字当头!在很多人看来 , 芝麻剑算是一种吃出来的“二级保护”鱼类 , 这难免让人有些尴尬 。 对于“吃”这件事情 , 似乎很难掰扯清楚这到底算是一种“食文化” , 还是一种陋习 。
推荐阅读
- 带鱼|红烧带鱼
- 鳕鱼丸简单做法(怎么做鳕鱼丸)
- 高校|广西这所高校湖里捞出8000斤鱼,免费请师生吃!
- 温州鱼胶冻的制作方法(温州鱼胶冻如何制作)
- 腌罗非咸鱼制作方法(腌罗非咸鱼制作步骤)
- 烤秋刀鱼的做法(烤秋刀鱼的步骤)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青鳗怎么做好吃(青鳗鱼怎么做好吃)
- 夏季钓鱼技巧介绍(夏季钓鱼的4个基本技巧)
- 大黄鱼怎么做才是最好吃(红烧大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