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古来,馒头和包子谁先有呢?如果从词语诞生的角度来讲,“馒头”这一名词是先于“包子”存在。如果这样的话,那是不是说,在我国饮食文化中,作为饱腹感极强的两类主食,馒头是先于包子诞生呢?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令我们出乎意外。其实,我们今天所谓的馒头是要晚于包子而出现的。
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文章插图
包子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包子的来历和三国诸葛亮有关。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述,诸葛亮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当大军行至泸水,突然间,阴云密布,狂风骤起,军队想要渡过泸水回国十分困难。根据当时的讲究,说是这是由于猖神作怪的原因,为了安抚所谓的猖神,必须要拿七七四十九颗人头,以及黑白牛羊来祭,方可获得风平浪静,战事顺利。
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文章插图
另外,关于包子来源于诸葛亮的说法,这在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也有提到:“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
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文章插图
“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而这里所谓的“曼头”,其实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包子。又到了后来,为了在名称上更加接近食物的叫法,“曼头”一词又继续演变成了“馒头”。正因为我们今天所吃的包子,它诞生的故事源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于是,很多时候,人们将诸葛亮奉为包子的祖师爷!自诸葛亮时代,一直到宋朝之前,包子被叫作馒头,就一直这么延续。后来,到了宋朝,根据内馅以及做法的不同,才逐渐出现了“包子”的名词,但此时的馒头也属于包子的一类,被叫做包子的更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包子中的另外一些类别。总体来说,这个时候,不论是被叫包子的,还是被叫做馒头的,它其实都指的是包子。关于这点,在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关于“酒肆”的记载提到:包子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等。
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文章插图
包子和馒头彻底“分家”,成为在做法和形态上大不同的两种主食,这主要与后来人们在应对不好的生活年景有关,因为今天的馒头相比包子而言,更加能够增加人的饱腹感,而且做法上也相当省事,也更加便于携带和储存。如果要找个包子和馒头彻底分家的明确界限,大致是在清朝时期,在清代《清稗类钞》记载了这么一段内容:“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在这里,馒头的样子,做法已然被描述得十分明白“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也就是说,做馒头需要发酵面粉,蒸熟后的馒头它的样子是隆起的圆形,而且和包子不同,里面是没有馅为实心,而且在吃的时候,还需要以各类“肴”(比如今天吃馒头就蔬菜等)配合着吃。
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文章插图
诸葛亮|古人说吃“馒头”,含义您能理解吗?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不是馒头
文章插图
综合而谈,在我国饮食文化主食发展的历史上,包子确实出现比馒头更早,而且它还先入为主,在名称上占用馒头许久,只是后来包子改名了,叫做包子,而它原先的名称,就送给了今天我们吃的馒头了!当然,馒头由包子演化而来,这也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今天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人说诸葛亮发明了包子,也有人说诸葛亮发明了馒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