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

来源:云南日报
在普洱市思茅区鱼水路的一家店里 , 鸡肉烂饭、烤鱼、牛干巴、凉拌菜、糯米饭……一道道佤族美味让人目不暇接 , 店里的客人们在此享受盛宴 , 都直呼好吃到“加林赛”(“加林赛”是佤语,意为大家一起排队跳舞) 。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阿哈西盟中课佤族风味” , 店里主打的是佤族风味特色美食!
一桌来自西盟中课的“满汉全席”
佤族历史悠久 , 文化灿烂 , 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 , 佤宴荟萃了佤族传统美食的精华 , 成了佤族人民招待宾客的传统饮食习俗 。 佤宴使用佤族的传统做法烹制精心挑选的食材 , 盛以芭蕉叶上桌 。 佤宴各道菜的烹调方法主要为煮、烤、蒸、拌、舂 , 所有食材都是大自然的恩惠 。 食材摆放在新鲜的芭蕉叶上 , 全宴从食材、加工至摆放 , 都具有生态、环保、新鲜、绿色四大特点 , 充分体现了佤宴的原生理念 。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佤宴由诸多丰盛的佤族风味特色美食组成 , 被视为佤族的“满汉全席” 。 店里佤宴所使用的香料 , 堪称店家心目中的“一宝” 。 每种香料都是来自老板的家乡——西盟中课 , 这些带着民族特色的香料 , 在店家精湛的手艺下 , 和一种种原生食材充分结合 , 最后呈现在顾客眼前的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佤族特色美食 。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从西盟到思茅 , 不变的是家乡的味道
为了还原家乡的味道 , 店家把菜的品质放在第一位 。 佤族追求食材的原味 。 要想做出家乡原味 , 对食材的要求就会极高 。 因此 , 店家对食材都是亲自把关 , 力求每一道菜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家乡的田野 。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此外 , 店家还极力挖掘佤宴的附加值——民族文化 。 佤宴中有一道不能缺少的菜——鸡肉烂饭 。 这道流传了上千年的美食 , 代表着佤族人民的历史 。 从前 , 佤族同胞出去打猎 , 回来都会把猎物分给每一家 。 如果猎物不够 , 就煮成烂饭大家一起吃 。 鸡肉烂饭中承载的是佤族人民分享的精神 , 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生活 , 同心同德 , 齐头并进 。 店家把这些家乡美食献给食客的同时 , 也会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其背后的故事 。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店家说 , 他家来思茅开店 , 已经两年多了 , 这一手祖传的好手艺是立足的基础 , 不过阿哈西盟佤族风味真正依靠并得到广大顾客信赖的 , 是一颗真正将民族文化融入美食之中的心 。 从西盟到思茅 , 改变的是地理位置 , 不变的是家乡味道!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佤族|餐桌上的佤族风味,不变的家乡味道文章插图
从歌声中开始的佤宴 , 将在心中永存
走进店中 , 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佤族民俗博物馆 。 其中陈列着佤族的木鼓、生活用品、牛头、乐器等物品 。 正如这些代表佤族文化的陈列品 , 店里的每一道菜 , 都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底蕴 , 都能让人们透过表象看到其中体现出来的佤族人民的农耕文化和精神信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