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蛋|端午节别的地方都吃粽子,江苏高邮人心里只想着咸鸭蛋

【咸蛋|端午节别的地方都吃粽子,江苏高邮人心里只想着咸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平常食用 , 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 筷子头一扎下去 ,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这是汪曾祺笔下《端午的鸭蛋》 。 在吃到父亲亲手腌制的咸蛋之前 , 我一直以为 , 天底下最好吃的咸蛋被封印在汪曾祺的文字里 。 苏州过端午 , 素有“挂蛋”习俗 。 记得儿时 , 端午之前 , 家里的女人们早早就用五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 一大清早 , 挑上一个煮熟的咸鸭蛋 , 装络子里 , 挂在自家孩子的胸前 , 寓意小孩不“疰夏” 。 并嘱咐道:等什么时候肚子饿了 , 就自己剥了壳吃 。 彼时的咸鸭蛋 , 都是孃孃婶婶们从菜市场买来的 , 并不是正宗的高邮鸭蛋 。 直至我参加工作后 , 一个高邮籍同事 , 从老家带来一大盒咸蛋分给我们 , 我才生平第一次尝到高邮咸蛋的滋味 , 果不其然 , 一颗翻沙流油的咸蛋 , 配上一碗顺滑稠糯的白粥 , 想一下也馋哭了 。 前两年 , 一入夏 , 父亲就开始着手腌制鸭蛋 。 他先去菜市场挑选椭圆、光滑、品相上好的麻鸭蛋 。 再去附近湖畔挖点黄泥带回家 , 用花椒、食盐等佐料熬一锅汤水 , 将黄泥融开 , 和成黏稠的盐泥 。 将鸭蛋放白酒里滚一遍 , 据说这样才能出油 。 然后 , 鸭蛋裹上盐泥 , 再逐个放入瓦罐内 , 将坛口封严 。 等到了端午 , 就可以开吃了 。 父亲腌制的咸蛋 , 咸淡适中 , 蛋黄也是稠稠的 , 空口吃 , 一点儿都不齁 。 窃以为 , 较之汪先生笔下的高邮咸蛋 , 有过之而无不及 。 我很惊讶 , 没想到父亲还有这么一手 。 我的父亲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对咸蛋 , 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 ”区区一颗咸蛋 , 缘何让他如此刻骨铭心?很多年前 , 祖父拖儿带女 , 被下放到江苏北部一个贫穷乡村接受“改造” 。 住的是简易茅棚 , 吃的是粗茶淡饭 。 为了改善一下伙食 , 祖父想出一个主意 , 他挎上空竹篮 , 挨家挨户向当地村民收购新鲜鸭蛋 , 用来腌咸蛋 。 父亲说 , 祖父的咸蛋腌得刚好 , 蛋黄红沙流油 , 蛋白滑如凝脂 , 咸得点到即止 , 鲜得欲罢不能 , 就着一碗白粥 , 大概是一家子在农村最奢侈幸福的事情了 。 咸蛋易保存不变质 , 可以从端午吃到立冬 。 那时 , 祖父一边翻着花样用咸蛋做“朱砂”豆腐、蛋黄焗南瓜……一边敦促孩子们背诵《古文观止》和英语单词 。 所幸 , 高考恢复后 , 他的一儿一女 , 不负厚望 , 一个考上复旦大学 , 一个被上海交大录取 。 近年来 , 每逢入夏 , 父亲对咸鸭蛋的嗜好几乎到“宁可一日无饭 , 不可一日无蛋”的程度 。 我猜 , 这是他越发思念祖父的缘故 。 思来想去 , 我算是明白了 , 祖父在最得意和最艰难的年代 , 都是从容淡定的 , 他身体力行“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 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苦难来自外界 , 但坚强却是骨子里的 。 它是一种长在血脉中的风骨与傲气 , 关乎一个人的尊严、坚强和拼搏 。 就算命运让他们失去了名利财富作背景 , 他们可以依然靠这些内在的东西 , 重新改写命运 , 赢回尊重 。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申功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