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胡文辉︱吃大肠起源考

胡文辉
魏水华君近有帖子《国家肥肠地理》(“食味艺文志”公号2021年4月30日) , 在吃货来说是不可无的文字 。 其综述现状 , 我不敢置一辞 , 而其追溯历史 , 则尚有可议之处 。
帖子提及 , 《礼记》的“肝膋”即用猪网油(肠系膜)包裹肝脏 , 《齐民要术》的“灌肠”即中国最早的肥肠吃法 , 查证原文 , 皆不甚确切 。
“肝膋”见《礼记·内则》 , 原文作:“肝膋:取狗肝一 , 幪之以其膋 , 濡炙之 , 举燋其膋 , 不蓼 。 ”东汉郑玄注:“膋 , 肠间脂 。 ”(参《礼记正义》卷二十八)这里“肝膋”的“膋”确应指猪网油 , 但“肝膋”的“肝”却是狗肝 。 又 , 《礼记·效特牲》另有一句:“取膟膋燔燎升首 , 报阳也 。 ”郑玄注:“膟膋 , 肠间脂也 。 ”(参《礼记正义》卷二十六)这是说供奉祭品时 , 同时还要烧猪网油以添香气 , 可见当时烹调肯定已用上猪网油 。 但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吃猪大肠 。
至于“灌肠” , 见后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第九“炙法”:“灌肠法:取羊盘肠 , 净洗治 。 细锉羊肉 , 令如笼肉 , 细切葱白 , 盐、豉汁、姜、椒末调和 , 令咸淡适口 , 以灌肠 。 两条夹而炙之 。 割食甚香美 。 ”(参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第二版] ,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 第617页)可见“灌肠”明明是用羊肠来做的 , 与猪殊不相干 。 而且 , 即便后世用猪肠来做灌肠(香肠) , 跟吃大肠毕竟也不是一回事 。
不过 , 《礼记》里倒确有关于吃猪大肠的记录 。
前些时候因其他问题查对文献 , 曾检读《礼记·少仪》一篇 , 偶尔注意到有这样一条:“君子不食圂腴 。 ”郑玄注:“《周礼》圂作豢 , 谓犬豕之属 , 食米谷者也 。 腴 , 有似[於]人秽 。 ”唐孔颖达疏:“圂 , 猪犬也;腴 , 猪犬肠也 。 言猪犬亦食米谷 , 其腹与人相似 , 故君子但食他处 , 辟(避)其腴 , 谓肠胃也 。 ”(《礼记正义》卷三十五 。 另参孙希旦《礼记集解》卷三十五)从字面来讲 , “腴”意为肥腻 , “圂腴”当指猪狗内脏特别肥腻的部分 , 肯定应包括大肠 , 甚至主要是指大肠 , 故郑玄、孔颖达的解释大体是合理的 。 不过 , 郑玄说“腴 , 有似於人秽” , 孔颖达认为指猪的腹部与人相似 , 则显得迂曲 , 应指猪大肠也承载粪秽才对 。 这样 , 就不妨简单化地说 , “腴”即肥 , 也即肥肠!
“君子不食圂腴”这句话 , 需要反过来理解:它没有说“不食”(圂腴) , 而只是强调“君子不食”(圂腴) , 易言之 , 非“君子”之“小人”自然可以吃 。 这就从反面表明 , 当时必定是有人吃猪大肠的 。
需要说明 , 我随后查检若干中国饮食史的著作 , 发现《礼记·少仪》这条材料 , 清人夏曾传早已拈出(《随园食单补证》特牲单“猪肠”条 ,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 第82-83页) 。 那么 , 关于中国人吃猪大肠的最早史证 , 我不过是“重复发明轮子”而已 。 除去《少仪》此条 , 夏氏还引录了三种训诂文献 , 经查对原文 , 略引如下:《说文解字》:“脟 , 脅肉也……一曰:脟 , 肠间肥也 。 一曰膫也 。 ”《广韵》:“? , 肥肠 。 ”《广雅》:“……膋 , 脂也 。 ”这些字及其训释 , 可见古人对猪大肠的认识和指称 , 似可作为吃猪大肠的一种旁证 。 盖若非食髓知味 , 对大肠之肥腻 , 是不会如此清楚的 , 对大肠之命名 , 也不会如此考究的 。
“君子不食圂腴” , 寥寥六字 , 透露出上古饮食的两重意味 , 一是等级性 , 一是歧视性 。
秦汉以前 , 肉食消费并不丰富 。 据专家估计 , 当时猪肉的消费 , 大约是人均每年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头猪(约十公斤) , 而且分配极不平均 , 一般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吃上猪肉 。 《国语·楚语下》云“大夫食豕” , 《礼记·王制》云“士无故不杀犬豕” , 皆可为证(以上参罗运兵《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 , 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 第252页) 。 正因此 , 在著名的“曹刿论战”里 , 才会有这样的对话:“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见《左传》庄公十年)这里的“肉食者” , 指当权者 , 而“肉食”之肉 , 想必以猪肉为主 。 这是体现在吃猪上的等级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