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中国人(打)酱油地图( 二 )



酱油 , 最地道的中国之味 ,

更是我们献给世界的礼物 。
图 / 视觉中国
今天 , 我们来聊聊这看着不起眼 , 实则无比重要的酱油 。



南方酱油的十八般武艺
南北方的味觉差异 , 从厨房就能看出端倪 。
比如 , 你说一句“放点酱油” , 北方人可能会拿出生抽 , 南方人则会问你:“放哪一种?”

酱油 , 味型复杂 , 本身也是奇妙之物 。

图 / 视觉中国
北方人的厨柜 , 醋通常是大桶装 , 酱油可能只有几瓶;南方人则是反过来 , 醋只有几瓶(甚至很小) , 酱油种类却是琳琅满目 , 瓶身上写着:蒸鱼豉油、香菇生抽、海鲜酱油、凉拌生抽、酱油膏、肉酱油……而且 , 最常用的那一款 , 一定是超大桶装 。

看一眼酱油产地分布 , 你就明白了:
南方人对酱油 , 为何有特别的追求 。
制图 / 孙璐
没错 , 南方人特爱吃酱油 , 而且讲究起来毫不含糊 。


广东人的酱油啊 , 那是命根子!
我们先去一趟广东 。 这里地处亚热带 , 夏季极为湿热漫长 , 冬季则湿冷短暂 。 在这里生活 , 很容易“上火”:时不时嘴里长个泡、喉咙肿又痛、牙龈红起来、鼻血爆出来 , 不吃清淡点 , 人就不舒服 。

广式早茶 。 无论是叉烧包 , 还是豉汁凤爪 ,
酱油之味 , 都深深地融在了其中 。
图 / 视觉中国
同时 , 广东物产丰富 , 是各种山珍海味的天堂 。 吃的东西多了 , 再怎么清淡新鲜 , 也需要调味;辣椒、花椒等重口调料不行(上火的哟~) , 盐和香料也不能多放(热气的哟~);兼顾咸鲜的酱油 , 还有天然提味作用 , 自然更受欢迎 。

物产与气候 , 令广东形成了酱油依赖 。
图 / 视觉中国
于是 , 酱油与广东人相互成就 , 在南国海边和谐共生了起来 。
比如 , 老广们发明了蒸鱼豉油——生抽加入老抽、冰糖、花雕酒等熬煮 , 更鲜美回甜 , 拿来搭配海鲜或肠粉 , 不要太美好(不上火哟~) 。 为了高效制作烧腊 , 老广还发明了草菇老抽——颜色似石油般黑亮 , 放一点点就能上色 + 提鲜 , 不要太方便(还省钱哟~) 。

无论蒸鱼还是肠粉 , 没有酱油绝对不行 。
图 / 视觉中国

每个老广 , 心中都住着童年的猪油拌饭 。 那时候物质不丰 , 热腾腾的米饭淋上海鲜酱油 , 一下子就能催出类似肉的鲜味 , 足以对付一餐;若条件好些 , 就加一勺白猪油 , 与热酱油一碰撞 , 那是又鲜又香 , 顿时能让人忘记岁月艰难 , 只想起妈妈慈祥的面庞……

煲仔饭 , 酱油拌饭的升级版 。

图 / 视觉中国
酱油 , 我们放不下 。 它就这样默默无闻 , 沉淀着平民百姓的小幸福 。

就连吃水果 , 广东人也爱蘸酱油 。

摄影 / 朱梦菲
江浙沪的酱油啊 , 没了真不行!
到了江浙沪 , 酱油又有了新的感觉 。
长江下游地区 , 四季分明、物产多样 , 人们有着“不时不食”的底气 , 内部也有着不太一样的舌尖喜好:江北尚清淡咸鲜 , 江南则爱浓油赤酱 。 然而 , 双方却会被同一种味道 , 收得服服帖帖——阳春面 。

从南京到扬州 , 再到苏杭与沪上 ,
以酱油为底的阳春面 , 无敌的存在 。
图 / 图虫·创意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碗面 。 它的味觉密码 , 是各具特色的酱油汤底 。
上海人喜欢开洋葱油 , 香葱与生抽熬制 , 加入烧透的海米(开洋) , 与面条一起拌食 。 扬州人好用虾籽酱油 , 配面或馄饨 , 都能鲜掉牙 。 南京人则将数种酱油混合熬煮 , 配上熟猪油 , 直接香气四溢 , 你不掉口水都不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