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拜年——儿时记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拜年
儿时拜年,很有仪式感。
年三十晚上入睡前,母亲就带领我和姐姐,将中间的厅房打扫干净,然后布置一番,迎接初一拜年。
我家的厅堂,进门迎面,靠墙摆放着长条几,条几前是一张雕花方桌,方桌边摆着两把太师椅。红木材料,博山大漆,做工精致,透露出前朝痕迹。
我与姐姐用鸡毛弹,将条几桌椅的浮尘弹去,用抹布将古花瓶、铜香炉及墙上的两个挂瓶擦拭干净。父亲捧来爷爷、奶奶、祖辈的牌位,供奉在条几中间,前边设一对香炉、两边放一对花瓶。方桌上则摆四个果盘,分别放瓜子糖果点心。一切准备停当,父亲净手点香,对着祖辈的牌位,祈祷行礼,然后将香火插于条几的香炉。此时,青烟摇曳,香味漫溢,喜庆的氛围中,厅堂添了静谧、庄重的气氛。
四更时分,母亲叫起:别睡了,快起床,人家来拜年了!
我与姐睡眼惺忪,钻出温暖的被窝,在水缸里舀大半瓢凉水,从暖瓶倒些热水,在脸盆里搅合搅合,洗手净脸,匆忙刷牙,一阵忙活后,开门迎客。
第一批拜年的,是大哥、二哥、三哥的孩子们。三位哥加上尚年轻的四哥,都是我没出五服的叔伯兄弟。大哥二哥三哥的长子,年龄虽比我大,但见面都礼貌的喊我小叔。过年好!过年好!行礼拜年后,我的这帮年龄相似的孩子们,来到桌前,对着祖先的牌位,下跪磕头。起身后,则是瓜子糖果小点心的奖励。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就是奢侈的礼物了,小伙伴们不亦乐乎。
送走第一批小朋友,拜年的邻居接踵而至。哥哥嫂子们、东屋的程哥程嫂、西屋的翟大爷翟婶子,以及他们的孩子,都会在天亮之前,到我家恭贺新年。我的父亲母亲,忙着送往迎来,比我大五岁的姐姐,端茶倒水,也不得闲。
早晨吃过饺子,接待的多是街坊邻居。小刘家胡同的八个院落,有五个大院是刘氏祖宅。因父亲在宗族中辈分最高,父母人缘也好,故一大早,刘氏一族的男女老少,纷纷到我家前来拜年。
刘同佑的家族,也是胡同里的大户。在我眼中,刘同佑高大帅气,谈吐不凡。见到我这个小不点的“小叔”,很客气的给我拜年。然后到待客的西厢房坐下,与父亲喝茶聊天,兴趣盎然。二十年后,刘同佑成为中国民族工业领头人,我国著名玻璃窑炉专家,中国第一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的爱人,下乡招工回城,分配到金晶玻璃,此时刘同佑已是金晶玻璃的董事长。无论在胡同还是在厂里相遇,刘同佑一脸和气,一口一个“小婶子”喊着,让人感觉亲切、舒服。他的叔伯兄弟中,50年代出了数名大学生。有的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学专家,有的成长为新闻媒体的社长总编。书香门第,人才辈出。
拜年的大人们,有两位老人,印象特深。一个是胡同西头刘持恒的奶奶,慈颜善目,是我印象中年龄最大的“姐姐”
;一个是胡同东头刘持勇的母亲,个头不高,声音悦耳好听,见面就喊“小叔”,让我很不好意思。刘持恒的奶奶活到百岁。记得爱人生儿子不久,奶水不顺,儿子嗷嗷待乳。爱人到当时已年逾九十的“老姐”家,按摩了几次,奶水顺畅如初,解了燃眉之急。
小时候,我性格内向,不愿多说话,不愿凑热闹。点头哈腰、问好拜年这套礼节,很是秫头。母亲令我跟着姐姐,去给街坊邻居、亲戚好友拜年。姐姐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开朗,不秫出头露面。母令在身,纵使心里不情愿,也得跟着姐姐去完成使命。
推荐阅读
- 酥锅|年菜——儿时记忆(3)
- 儿时|放爆仗——儿时记忆(2)
- 龙虾|家乡的美食——菜卷
- 桃李面包|手冲咖啡当中苦大仇深的流派——火山冲
- 酱——母亲的味道|「青未了」赵金厚专栏 | 赵金厚
- 花椒鸡|年味里的西山——团结花椒鸡
- 粉蒸排骨|年夜饭——粉蒸排骨
- 黑松茸|开启元气满满的2022——下篇
- 孜然粉|小白一看就会的宴客菜年夜饭——烤羊排
- 荷兰豆|快手年夜菜——麻辣肠炒荷兰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