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忍一忍,吃完火车上这顿难吃的,下一顿就是团圆饭了( 三 )


比如 , 一袋紫色包装的天山西梅 , 或者黄蓝相间的昆仑雪菊 。 甚至看上去有点像木乃伊的长白山虫草 。
而很多小朋友最喜欢的环节 , 是内蒙大奶片 。
因为总有乘务员阿姨会热情地扒开一颗 , 放在你嘴里让你尝尝 。 而这个大奶片 , 通常能让你快乐10分钟 , 因为它是一个直径超过3厘米的巨型奶片 。

车厢里叫卖声不绝 , 站台上的生意也非常红火 。
每当列车靠站 , 就能看见站台上卖食物的小贩像一群流动的盛宴 , 扑面而来 。 他们的泡沫箱子里多数是冰糕、玉米、地瓜、烤肠、盒饭 , 以及各个地域的应季水果 。

喜欢吃东西的人 , 可以在这站买点冰棍儿 , 那站买点栗子 , 下一站买点汽水儿、山楂糕 , 逛吃逛吃 , 十几个小时就结束了 。

在火车上吃饭 , 吃的是气氛 。
众所周知 , 火车饮食三巨头:泡面、烧鸡、啤酒 。
每到饭点 , 车厢就陆陆续续开始骚动 。 很多人开始泡面 , 导致接热水的小屋人满为患 。 过一会儿整个车厢都会传来吸溜面条的声音、吸溜啤酒的声音 , 以及询问别人在吃什么的声音 。

此刻就算你不饿 , 也想琢磨着吃点什么 。
在这些经典铁路美食中 , 最带节奏的就是中国“四大名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熏鸡、符离集烧鸡 。
它们靠着肉烂脱骨、肥而不腻、飘香十里的特点 , 长年制霸火车餐饮榜榜首 。 甚至有人扬言 , 没在火车上吃过烧鸡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

没在车厢里拿出一包烧鸡 , 轻轻剥开包装 , 满手流油地把整只鸡撕得骨肉分离 , 大口小口地品尝并且接受邻桌人艳羡目光的洗礼 , 你就不明白什么叫做“满足” 。
当然无论你带了多少好吃的 , 你都会馋对面那个买的盒饭 。
——土豆鸡块 , 鱼香肉丝 , 红焖茄子往大米饭上一盖 , 那是属于不修边幅的人的火车吃播时刻 。

那时的盒饭跟如今高铁上的加热套餐完全不一样 , 菜是带着锅气的 , 米饭也是热的 , 每列火车都配有厨师 , 你吃的绝对不是上个星期就做好的东西 。
前段时间 , 在广州的一辆绿皮火车上 , 一小伙拿出四菜一汤一啤酒 , 吃得津津有味 , 跟其他的乘客格格不入 , 甚至让身边的女士感到些许煎熬 。


评论中很多人觉得此男子不一般 , “鹤立鸡群”、“超凡脱俗” , 让人“耳目一新” 。
但经历过绿皮车时代的人 , 只会惊讶于在5G网络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今天 , 竟然还有人用如此old school的方式在火车上吃饭 。
而这本来就是坐绿皮车 , 该有的样子啊 。

如今 , 春运路上吃什么 , 成为了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绿皮火车时代并不是这样的 。
虽然跟爸妈的回乡之路动辄20几个小时 , 但坐火车让我们有机会吃很多平常大人不让我们吃的零食 , 可以大口吃泡面、站台上的烤肠和超市里没有的烧鸡 。


在火车上边吃边看光景 , 边听爸妈跟同车厢口音各异的人聊天打屁 , 边期待见到老家的爷爷和奶奶 , 是20几年前 , 很多90后对春运的记忆 。
我们吃 , 是因为我们高兴;
而有人做给我们吃 , 是在成全我们的高兴 。
也许很多00后10后的朋友并不能感同身受 , 但如果有兴趣不妨看看一本叫做《火车上的中国人》的摄影集 。



从这些黑白照片里 , 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点:过去的人 , 在认真对待坐火车这件事 。
即便彼时的火车条件相当艰苦、设施相当不高级 , 但人们的样子总是相当惬意 , 充满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