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春节怎么过,博物馆提交了新方案( 二 )


从上一个羊年开始 , 上博逢年制作生肖颈枕已成传统 , 进入第八年 , 观众已经产生了一种期待感 。 虎年文创还没上新前 , 就有朋友跟冯炜打听 , 今年你们做什么款式呀?还有不少粉丝等着集齐一轮12款 。
国博经营开发部副主任朱晓云说 , 尽管新春产品适合售卖的时间段并不长 , 但要付出很大心力 , 基本上需要提前将近一年去筹备、策划 , “希望突破传统‘模板式’的设计思路 , 力求新颖外观的同时 , 把国博独特的文化资源融入产品中 , 赋予产品更强的文化张力” 。
今年已经是国博日历诞生的第4个年头 , “坚持必须坚持的 , 创新可以创新的 。 ”朱晓云说 , 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人们的脚步 , 但国博的展览并没有停止 , 如何让这些展览被更多无法来到现场的观众看到 , 除了厚重的图录 , 日历是一个更轻盈的方式 , “国博日历每年以365件馆藏文物为基本内容 , 2022年我们将国博2020-2021年最值得回味的12个专题展览融入其中” 。
除了日历这样的长销品 , 国博今年也上新了一些新玩意儿 , 比如 , 源自西方的八音盒 , 第一次与元宵场景结合 。 国博馆藏《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描绘的是明宪宗元宵节当日 , 仿效民间习惯 , 在内廷张灯结彩 , 搭鳌山灯棚 , 放烟火花炮 , 舞狮子 , 上演杂技百戏……八音盒选取了图卷中的杂技表演、鳌山灯会、花灯爆竹、货郎车担等场景 , 同时加入欢快的音乐 , 文物真的“活”了 。
博物馆文创的下一站驶向何方
潘守永说:“春节文创 , 有点像我们说的‘快消’ , 过了这个时令 , 顾客就失去了消费动机 。 但有的产品具有一定持续性 , 比如日历 , 可以用一年 , 比如冰箱贴、靠枕、雨伞 , 就更是长期用品 。 ”
潘守永坦言 , 文创本不是博物馆的主业 , 这些年才陆续投入人力物力 , 成为博物馆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 , “大家强调博物馆不仅要用眼睛看 , 还要能体验、能把博物馆带回家 , 这是博物馆新的使命 。 但博物馆文创的市场 , 不是社会的增量 , 而是在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杀入的 。 比如 , 同样是一个红包、一把伞 , 为什么要买博物馆的呢?这是我们最该思索的问题” 。
“博物馆文创的优势在于有大量藏品 , 这是最好的创意基础 , 但一个问题依然是创意不足 , 或者说跟风 , 比如一时间所有博物馆都在做雪糕、做手机壳 , 不但品种重、缺乏创意 , 而且知识产权意识也比较淡薄 。 ”潘守永说 , “另一个问题是政策的边界 , 博物馆文创尽管有博物馆的事业属性 , 但依然是面向市场的商品 。 经营就有投入、有产出 , 那么 , 赔了怎么办 , 赚了虽然不能分红 , 但能不能设立一定比例作为奖金 , 甚至作为一定比例的绩效 , 是不是应该给创作者奖励……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指导 。 ”
朱晓云认为 , 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应用 , 将成为未来文创的重要发力点 。 “如果说互联网让博物馆文创走出了博物馆 , 那么数字文创就让博物馆文创走出了物理时空 。 ”朱晓云说 , 国博已经在数字文创藏品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 “上线了一些馆藏数字文创 , 所有产品都在10秒钟内售罄” 。
朱晓云说 , 文创归根结底是文化产业 , 由文化和创意两部分组成 , 缺一不可 , 而设计生产并非博物馆的传统优势 , “博物馆在做好馆藏资源挖掘、整理的同时 , 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设计、生产、营销等) 。 这就不仅仅要依靠博物馆自己的IP影响力 , 更需要博物馆有开阔的胸怀 , 搭建一个开放共赢的平台 , 让所有有情怀、有实力的人和机构 , 都来为博物馆文创贡献智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