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茶俗 - 日本茶俗

【亚洲国家茶俗 - 日本茶俗】日本茶俗 ,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 。 茶道 , 其实就是通过饮茶 , 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 。 众所周知 , 日本的茶和饮茶是唐时由中国传入的 。 “茶道”一词 , 也最早见诸于中国唐代史籍中 。 但日本人民是一个勤奋好这 , 而又善于创新的民族 。 在中国茶的影响下 , 他们结合本民族的特点 , 为孕育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打下了基础 。 宋时 , 日本高僧荣西禅师两度来浙江留学 , 回国后写就《吃茶养生记》 , 这是日本最早的茶书 。 荣西认为 , 茶是养生之仙药 , 延龄之妙术 。 还认为 , 茶具有自然之美 , 人情之美 , 茶是一种美的享受 。 在荣西的倡导下 , 有力地促进了日本茶的发展和饮用 , 因而 , 荣西被称为日本的“茶祖” 。 接着 , 又有许多日本高僧来浙江余杭的径山寺学佛 , 特别是日本曾僧南浦绍明 , 不但勤研佛学 , 而且认真学习径山茶的栽、制技术和寺院茶宴仪式 , 回国后加以广泛传播 。 日本《类聚名物考》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 , 竺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由宋传入 。 ”日本《虚堂智愚禅师考》也载:“南浦绍明从径山把中国的茶台子、茶典七部传来日本 。 茶典中有《茶道清规》三卷 。 ”表明中国宋时的径山茶宴和日本茶道有直接关系 。 16世纪初 , 日本千利休把茶道从上层社会普及到民间 , 成为日本茶道“鼻祖” 。 以后 , 日本茶道又发展成多种流派 , 但它们大同小异 , 其基本精神为“和、敬、清、寂 。 ”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 , 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 , 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 今天 , 有五百年历史的日本茶道迎来了空前繁荣 。 茶室、茶庭遍及日本各地;茶事、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主要项目之一 , 千姿百态的茶道已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 。 据统计 , 参加茶道活动的人有五百万之多 。 从日本茶道可以了解日本人独特的饮茶习俗 。
对于“茶道”的内涵 , 不仅全世界知之甚少 , 甚至连文化修养很高的日本学者 , 对其也不甚了解 。 在日本 , 大多数“茶道”文化工作者 , 也只是从艺术与礼仪角度 , 钻研其一点皮毛而矣 。 由于全面论述茶道 , 给其定义者为数不多 , 以下仅以谷川流通三 , 久松真一、熊仓功夫诠释为例 , 试探日本茶道文化奥秘 。
1、美学中心论 。 1977年 , 谷川澈三发表了《茶道的美学》一书 。 他以艺术的隔离性为根据 , 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 他指出:所谓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地与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开 。 以此来确立艺术世界的自身的独立性 。 油画的画框 , 水墨画的装裱 , 雕刻作品的台座 , 舞台的帷 , 都是艺术隔离性的表现 。 而在茶道里 , 同样是喝茶却不能像平时喝茶那样随便 , 而要求按规定动作喝;同样是行礼 , 不能随自己的判断行礼 , 而要求在规定的时机行规定的礼 , 说规定的话 。 甚至一个“榻榻米” , 走几步都有规定 。 由此 , 茶道不能不归属于艺术范围 。 谷川澈三先生将茶道的内容归纳为四个因素: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修行因素 。
这四个因素是相互关联、融为一体的 。 艺术因素凌驾于其他三个因素之上 , 它通过渗透到其他三个因素之中而体现出它的职能 。 尽管在形式上四者缺一即不成其为茶道 , 但除艺术因素以外的社交因素、礼仪因素、修行因素是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得到特殊的发挥的 。 如在庄严的献茶式上 , 礼仪因素就占了主要位置;在熙熙攘攘的大茶会上 , 社交因素就取得了主导地位;当一个茶人自点自饮时 , 修行因素就获得了重大发挥 。 如用图进行说明的话 , 对四边形里的任何一个顶点加力 , 都会使其顶点突出出来 , 并且不会破坏四边形的基本结构 。 谷川澈三先生的这一学说 , 受到日本茶道界的尊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