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赏可叹的紫砂壶( 二 )

宜兴紫砂壶的“宜茶性”是自古就受到肯定的 。 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文人雅士用紫砂壶饮茶更蔚为风尚 。 清代李渔曾曰:“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 。 到了清初周高起所着的《阳羡茗壶系》更明白地指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可见早在明代,世人便已公认宜兴紫砂陶壶是最理想的茶具了 。 今日可说是全世界品茗风气最炽盛的时期 。 在此前,人们泡茶使用的茶具仍以陶壶为大宗,瓷壶、石壶为次 。 常见的陶壶又包括了紫砂壶(紫砂、朱泥、锻泥、绿泥……)、手拉坯壶(如汕头壶)及灌浆壶等等,不一而足 。 在这么多种材质中,或许有超过七成以上的饮茶人士会认同:紫砂壶的宜茶性应为众家之冠,不少科学试验亦支持此一说法 。 然而茶事毕竟不是冰冷理性的科学实验,它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与感情投射 。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只能说紫砂壶的确具有优良的宜茶性,至于它是否为“第一名”,或许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 可赏可用文采斑斓 紫砂茶具的优点是其它陶瓷或金属茶具所无法面面俱到的 。 另外,在艺术层面上,紫砂茶具亦有不少优点 。 紫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 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 随着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兼备,自然也提高了紫砂壶的经济价值,使得陶手能更致力于创新 。 由于上述的心理、物理、艺术、文化、经济等因素作为基础,宜兴紫砂茶具数百年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可说是其来有自 。 古今称颂的宜茶性 真正令爱茶人士感到兴趣的是:紫砂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自明迄今,不论朝代更迭或是社会变异,它都能在这个嗜茶的民族中,独领风骚? 关于这个课题,读者不妨随我试着从实用层面与艺术层面来加以解释,一般说来,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大致具有下列几项优点: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 。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但若将“暑月”强解为“数月”则显然夸大不实 。 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 。 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 ”读者不妨一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