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以及茶馆文化( 二 )

茶馆的出现 , 先是被士族阶级和有闲阶层作为附庸风雅抒发情怀之地 , 经过一定的发展衍变 , 这才开始逐渐往普通百姓中普及 , 并逐渐成为一般民众在吹牛扯淡中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一个空间载体 。 旧上海的十里洋场 , 老北京的天桥闹市 , 不知曾演绎过多少甜甜蜜蜜又苦苦涩涩的故事 。 老舍的一出《茶馆》 , 把“清明上河图”赋予了鲜活的现实意义 , 不过一个方寸之地 , 却聚三教九流之徒 , 汇五方杂处之声 , 各色人等在此轮番表演 , 最终成为一个没落王朝的历史见证和生动写意 。 茶馆的建筑和布局大都很有讲究 , 所以能够吸引人来 , 是因为这里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 。 其建筑风格或古朴淡雅 , 或小巧玲珑 , 或临水楼台 , 或柳廊亭谢 , 置身其中 , 又见四时花草、鹤舞凤鸣 , 以及名人墨迹、图景图画等等 , 立时就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 。 此种布局 , 自古开始 , 今无改变 , 足见其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 旧时的茶馆还多为说书艺人的谋生地 , 惊堂木一拍 , 上下五千年中的风云变换就在口中超时空演义 , 说到精彩处 , 少不了茶客们拍桌子拍巴掌的暴堂叫好 , 人生或命运的沉重也就在这热闹中有了暂时的忘记 。 图清净的就开间雅室 , 几位老友把门一掩 , 畅叙旧情 , 轻松惬意 , 几杯热腾腾的香茗入口 , 则更添几分世态炎凉中的温暖情谊 。 茶文化不仅仅表现为茶叶本身 , 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茶具上也无烙印着文化痕迹 。 茶具有铜、瓷、陶和紫砂制品 , 物件不大 , 但工艺精深 , 集书法、绘画、篆刻、造型艺术为一体 , 很值得茶客们把玩欣赏 , 并从中感受到一层特殊的韵律 。 闻名于世的绍兴茶具 , 所以为世人所喜 , 这与它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 说到茶馆 , 不能不说茶道 。 这里的“道” , 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 , 还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诠释 。 我国的茶道发端于云南丽江白族等几个少数民族聚集地 , 即使今天的正宗茶艺也大都来自这几个地区 。 茶道所用器皿 , 与我们日常茶具很有区别 , 多以陶或紫砂制成 , 其型小而玲珑 , 杯不为“杯” , 而称为“茶盅” 。 一盅所纳 , 仅一口而已 , 所以茶道在“品”而不在“喝” 。 一次茶道下来 , 不以一种茶叶贯穿始终 , 多根据品茶人的兴趣而有不同品种的变换 , 续茶时有一个量掌握 , 先多后少 , 沏出的水也就先浓后淡 。 有个说法谓:“一口润唇 , 二口润舌 , 三口润喉”——三口成一个“品”字 , 意思是说 , 在这三口之后才能真正品出茶味和茶韵 。 因为茶水有一个先浓后淡的烹沏过程 , 茶客兼有个凝神屏气的环节 , 入口之茶先是极苦 , 渐渐始觉甘甜 , 茶道之中于是就有了关于人生的哲学蕴涵 。 这点有关茶道的知识 , 我说得很是肤浅 , 其来源 , 来自一次品茶中一位白族女孩的传授 。 女孩很文静 , 曾在这天数次为我们献上甜润的茶歌 , 至今想来 , 仍有一种愉悦的感受 。 茶馆到了今天 , 逐渐有了音乐茶座、京剧茶座等等新面孔 , 但万变不离其宗 , 其中所反映出的仍是民俗文化的承继和发展 。 遗憾的是 , 贵族化趋势愈来愈浓 , 旧时的热闹场景已很难再见 , 而且麻将声充斥 , 也多有婚外恋、情人恋搀杂其间 , 曾经的性情陶冶和文化享受 , 在阵阵清香中 , 早已被商品社会的商品文化扭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