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趣话

[摘要说明]工夫茶趣话     潮汕人爱饮工夫茶 , 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了 。 这是一种独特的潮汕地方茶文化、饮食文化 , 值得大书特书 。
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 而潮汕某些“老茶客” , 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 , 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 , 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 。 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 , 劫贼入人 家” , 而持之以恒 , 处之泰然 。 这些“老茶客” , 视茶如命 , 把茶当作家珍 。 在人们尚未解决温饱的那些漫长岁月里 , 他们为米为茶操碎了心 。 有一位农民业余作者说:“我每日拼死拼活 , 为的就是‘三米’??白米、黄米和乌米 。 ”他说的白米当然无须解释 , 他说的黄米是指黄烟丝 , 乌米就是指茶叶了 。 “文革”期间 , 造反派去抄一位医生的家 , 家中大罐小罐、箱箱囊囊尽是茶叶 , 还有一套套的工夫茶具 , 其它什么都没有 。
【工夫茶趣话】 冲饮潮汕工夫茶 , 远远不在于满足个人的茶瘾 , 更重要的是在于促进友谊 。 潮汕地区自古就是礼义名邦 , 睦邻好客为潮汕人的传统美德 。 无论严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 接待客人的佳品常品就见工夫茶 。 宾主缘茶几而坐 , 饮茶配话聊天 , 菜罐一把 , 茶杯三个 , 一遍又一遍地高冲低斟 , 茶色茶味从浓到淡 , 亲情友谊却从淡到浓 , 正所谓“茶薄人情厚 。 也!一泡未尽兴 , 又换上新一泡 , 如是轮回 , 未令人生厌 。 当然 , 也有饮过量而害怕的 。 据说有个傻女婿到岳家做客 , 家里人告诉他:“茶无 三拖”(音钗) , 即不能有三次推辞 , 一定要饮下 。 傻女婿谨记在心 , 对每怀茶总是推辞了二次后 就灌落喉咙 , 可以说是“杯杯落” 。 岳家的人以为这位姑爷茶瘾过大 。 便一泡又一泡地冲给他喝 。 他暗暗叫苦不迭 , 一见火炉上开水锅的水烧开了 , 就低声叹气说:“呀咦呵 , 水又滚!”
潮汕工夫茶始于何时 , 笔者没去考究 。 听说近古时候 , 潮汕农村聚友冲饮工夫茶之风尚未普及 。 某村有甲乙两个农户 , 家住一墙之隔 , 因有仇隙 , 互不往来 , 但又互不服气 。 有一夜 , 甲请亲友饮工 夫茶 , “请哇 , 食哇 , 勿客气呀”的叫嚷声和瓷皿的碰击声 , 不时传到隔墙 , 夜半方休 。 乙户眼红地对妻子说:“隔壁这家人并不比俺富 , 为什么有那么多酒菜请人?”他老婆说:“可能只是‘戽食’ 。 (搞吃)菜羹而已 。 ”次日 , 乙户便煮了一大堆番薯和蔬菜请来亲友来吃 , 但客人便一下子吃饱走了 , 而隔壁的杯罐声仍不绝于耳 , 响彻深夜 。 乙妻叹服说:“隔壁戽菜羹真有办法呀!”因此 , 潮汕各地便有一句“隔壁戽菜羹”的俗语流传至今 , 用以嘲笑那些不了解对方情况也盲目跟着做而出丑的人 。 50年代初期 , 大批北方干部南下到潮汕各部门任领导 , 起初不了解潮汕人喝工夫茶习俗 , 也闹了笑话 。 某单位一个职工有困难 , 这日填好福利申请表 , 要求补助30元 , 福利小组也同意了 。 当天夜晚 , 他用五分钱一包的茶叶泡工夫茶请同事和朋友 , 杯盘碰击声惊动了住在隔壁的该单位北方人领导 , 他非常生气 , 以为那职工是在请客大吃大喝 , 便不同意给其以补助 。 于是 , 社会上便有“食五分钱茶损失30元补助”的趣话流传着 。
潮汕人饮工夫茶 , 可谓“不择时机” 。 有人说 , 茶的功能是“疲能使醒 , 醒能使疲;饥能使饱 , 饱能使饥” 。 当洒足饭饱之后 , 大饮酽酽的工夫茶 , 自能开胃消淤 , 解酒提神 。 可有不少人 , 饥时也爱饮工夫茶 。 60年代初期 , 三年自然灾害时 , 物质奇缺 , 饿肠辘辘 , 但仍有人大饮其茶 。 一次 , 我到凤凰山某茶场采访与场员们“三同” , 三餐吃的是稀稀的番薯糜 , 做菜的是连猪也不吃的豌豆 叶 , 但场员们的工夫茶瘾并不减弱 , 浓浓地冲饮着 。 我只好“入乡随俗”、“舍命陪君子”地跟着 饮 , 差点发出“呀咦呵 , 水又滚”的叫苦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