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廷贡茶历吏介绍

 

中国古代官廷贡茶历吏介绍

文章插图
 
官廷贡茶
【中国古代官廷贡茶历吏介绍】唐朝时 。 贡茶开始形成制度 , 并确立下来 , 历代相传 , 直到清朝灭亡 , 延续了上千年 。 唐代的贡茶制度较为完备 , 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是朝廷直属的贡茶院制 , 二是地方献纳的纳贡制 。 贡院 , 就是由朝廷直接设立的专业制茶机构 , 研制贡茶 。 朝廷选择生态环境较好、茶树较为优良的自然优质品种 , 在产量较为集中、交通较为便捷的地方 , 设立专门的贡茶院 。 也就是贡焙制的茶院 , 专门负责收集、制作贡茶 。 有代表性的茶院 , 就是顾渚贡茶院 。
浙江北部的顾渚山是一座富饶之山 , 当年 , 它是湖州长兴境内的名胜之地 。 传说 , 春秋战国时期 , 吴王登临此山 , 回望山下沙洲陆地 , 以为可以作为都邑 , 故而得名 。 唐代时 , 这里就是著名的产茶区 。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说 , 长城县(长兴县)山谷出茶 。 宋代《太平寰宇记》称:“顾渚 , 在县城西北三十里 。 昔吴王夫差顾其渚 , 次原隰平衍为都之所 。 今崖谷林薄之中 , 多产茶茗 , 以充岁贡 。 ”
唐代宗大历年间 , 在长兴虎头崖 , 政府设立官办手工业作坊 , 称为顾渚贡茶院 , 专门负责制造皇帝御用珍品的皇家贡茶 。 最初设立顾渚贡茶院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 , 这恐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茶厂 , 也就是中国第一个国营茶叶厂 。 《嘉泰吴兴记》称:“长兴有贡茶院 , 在虎头崖后 , 曰顾渚 。 右斫射而左悬臼 , 或耕为园 , 或伐为炭 , 唯官山独深秀 。 旧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 , 自大历五年(770年)至贞元十六年(800年) , 于此造茶 。 急程递进 , 取清明到京 。 袁高、于颛、李吉甫各有述 。 至贞元十七年(801年) , 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 , 造寺一所 , 移武康吉祥额置焉 。 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 , 两行置茶碓 。 又焙百余所 。 工匠千余人 。 引顾渚泉亘其间 , 烹茶涤濯 , 皆甩之 。
非此水 , 不能制也 。 刺史常以立春后四十五日 , 入山 , 及谷雨还 。 ” 值得注意的是 , 唐代的贡茶 , 特别是皇帝专用的御用珍品贡茶 , 基本卜集中在湖州、常州接壤的地方 , 主要是长兴、宜兴交界一带 。 这里东临烟波浩渺的太湖 , 西北是耸立入云的高山 , 峰峦叠翠 , 山间和坡地云雾缭绕 ,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 。 山地间土层深厚 , 土壤肥沃 , 是茶树生长的优良胜地 。 这一带交通便利 , 水运陆运交错 , 便于运输 。 正因如此 。 顾渚茶闻名遐迩 , 人称:顾渚扑人鼻孔 , 齿颊都异 , 久而不忘 。 尤其是两县相邻的啄木岭 , 俗称悬脚岭 , 是御用珍品贡茶的出产地 。 成为湖州、常州太守修贡聚会的重要场所 , 他们特地建造了一所亭子 , 取名境会亭 , 两州太守定期在这里欢聚 , 交流贡茶经验 , 以茶会友 。
湖州、常州交会的境会亭 , 成为两州最高长官雅聚的场所 , 很快便闻名遐迩 。 太守茶会雅聚 , 也成为当时官场的一件雅事 , 广为传颂 。 每年春天 , 由两州太守定下吉日 , 在莺飞草长的境会亭 , 两州派出精干人员张灯结彩 , 举行盛大的茶会 , 热闹非凡 。 常州、湖州刺史率领百官 , 首先祭祀金沙泉 , 然后举行茶会 。 据说 , 这孔金沙泉水十分了得 , 碧泉涌出 , 灿若金星 。 金沙泉至今尚存 , 已经修葺一新 , 依然碧泉喷涌 。 唐朝规定 , 每年第一批贡茶 , 一定在清明之前入贡皇宫 , 以赶上宫中清明祭祖大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