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茶馆

过去 , 茶馆是市井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且不说老舍先生的《茶馆》 , 就是八个样板戏里的《沙家浜》 , 也是靠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展开故事线索 。
追溯一下昆明的茶馆历史 , 是一个不曾留下名字的精明人开的 。 古时 , 在昆明县衙门外总有人排队等着打官司、看热闹 。 露天里站着 , 口干舌燥的很不舒服 。 于是 , 这位精明人就在县衙门口 , 也就是现在的圆通街上开了昆明第一家茶馆 , 既方便了群众 , 自家生意也爆满 。 就连衙门里的差役 , 到时间传人 , 也是到茶馆里叫一声某某上堂就行了 。
而中国人到了国外 , 最不适应的就是有些宾馆里没开水 , 泡不了从古到今离不开的一杯茶 。 ——过去家里没有暖水瓶的时代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 , 小户人家不可能也没条件一天到晚炉子上都有火烧水 。 因此 , 随着清代后期昆明人口的增加 , 茶馆就在昆明城里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
茶馆开着开着 , 就开出了几种类别 , 有以讲评书为特色的;有以戏曲清唱的“围鼓”的;有以下围棋象棋为主的;更多的则是只提供座椅板凳 , 卖茶水小吃小零食供人谈话消磨时间 , 昆明人称之为“吃闲茶”的茶馆 。
历史上有两个人记录了昆明茶馆的服务态度 。 这是两个清末文人 , 一姓金 , 一姓姚 , 每天晚上在“四合园”喝茶 , 一直要喝到天亮 , 昆明人称“金半夜”“姚天亮” , 有意思的是 , 茶馆也始终为他们服务 。
就是在抗战时期 , 西南联大的师生也爱泡昆明的茶馆 , 汪曾祺先生就说过 , 他有个同学把洗漱工具就放在联大附近的一家茶馆里 , 每天起身先到茶馆洗漱了再进课堂 。 学生们做作业、写论文都在茶馆里 。 汪先生还记录过一个天天在茶馆里打桥牌的学生 , 解放后才知道这位竟然是地下党的领导 , 就在茶馆里秘密领导革命 。
昆明的茶馆最早使用的是“盖碗茶” , 后来变成了陶瓷茶杯 , 更时髦的则用玻璃杯 。 最好的泡茶用水 , 是城外吴井桥的吴井水 , 用水车拉来;最好的茶 , 是昆明东郊的“十里香”茶 。 这“十里香”香味浓郁 , 只有几棵生长 , 移栽就变味 , 现在已经没有了 。 在当时 , “吴井水泡十里香”可谓是高档茶馆的经典广告用语 。
【昆明的茶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人人都要拼命“干革命” , 昆明的茶馆一下子消失了 。 再后来 , 昆明茶馆慢慢又复兴起来 , 开始还有表演戏曲的“彩排”茶馆 , 更多的茶馆依旧是提供人们聊天谈事、休闲的场所 。 作者:风之末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