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修道

《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 。 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 "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 。
《茶经》"四之器",其风炉的设计就应用了儒家的《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 。 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样 。 [钅复]的设计为:"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 。 "正令、务远、守中,反映了儒家的"中正"的思想 。
《茶经》不仅阐发饮茶的养生功用,已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正令、务远、守中 。 诗僧皎然,年长陆羽,与陆羽结成忘年交 。 皎然精于茶道,作茶诗二十多首 。 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 ……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 。 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 。
玉川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问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 。 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 。 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 。 "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写主客相对饮茶,言忘而道存,洗尽尘心,远胜炼丹服药 。
斐汶《茶述》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 。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 。 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 。 "茶,性清味淡,涤烦致和,和而不同,品格独高 。
中唐以降,已经认识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全真的功用 。 饮茶能使人养生、怡情、修性、得道,甚至能羽化登仙 。 陆羽《茶经》,斐汶《茶述》,皎然"三饮",卢仝"七碗",高扬茶道精神,把饮茶从目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 。
【茶道之修道】综上所述,八世纪下半叶,值中唐时期,煎茶茶艺完备,以茶修道思想确立,注重对饮茶环境的具备初步的饮茶礼仪,这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 。 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 。 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历时约五百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