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兴盛于隋唐年间

茶文化的主体是饮茶的文化, 是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 中国茶文化产生于茶被用作饮品之后, 兴盛于隋唐年间 。
【中国茶文化兴盛于隋唐年间】唐代中期, 茶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泛流行起来, 并自南方地区迅速向中原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扩散, 政府也开始对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征收赋税 。 唐代之前, 茶叶只被零散地记载于医药、文化著作中, 自唐代开始出现茶叶专著 。 茶文化发展至唐代已初具规模, 形成了独立的、全国性的文化形态 。
据唐代杨华在《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 稍稍有茶, 至德、大历遂多, 建中以后盛矣 。 ”在唐代, 茶叶产地扩展迅速, 据当时资料记载, 当时茶叶生产地遍布今四川、浙江、陕西、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自治区, 而其最北已达河南道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地区), 其分布之广不亚于近代茶区, 并且当时的茶叶名品已多达150多个 。 茶叶产地的扩大、品种的繁多, 极大地推动了茶叶的生产与销售 。
此外, 唐代的茶叶还销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 据《封氏见闻录》中记载唐代中期以后, 饮茶开始风行南北, “穷日尽夜, 殆成风俗, 始自中地, 流于塞外, 往年回鹘入朝, 大驱名马, 市茶而归 。 ”边疆少数民族开始饮茶后, 便与使者、商人进行以茶易马的茶马交易 。 从此, 这种茶马交易在中国历史上逐步发展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