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安全质量和清洁化生产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有茶园面积118万ha,茶叶产量2003年为75.2万吨,出口量2003年为25.99万吨,茶叶及与茶有关的产业总产值在320亿以上 。 茶也是全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有6亿人口饮茶 。 尤其是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因此茶产业在新世纪中已经有很大发展并将继续以较大的速度发展 。 新世纪来,食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引起广泛重视 。 所谓安全质量实际上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问题两个方面 。 本文主要从茶叶的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
一、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特点
1、生产持续发展,出口稳步增长
我国茶叶产量在1950年为5万吨, 1980年30.3万吨, 2000年67.6万吨,2003年为76.2万吨 。 以2003年产量与1950年相比,增长14倍,目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园面积90年代来基本保持稳定,2003年茶园面积119万ha,居世界第一 。 我国茶叶出口量从1950年为1.13万吨,到1980年超过10万吨,1995年起超过20万吨,2000年22.8万吨,2002年为25.99万吨,目前出口量已超过肯尼亚居世界第二位 。 尽管在世纪之交的年份,由于国际茶叶市场疲软和绿色壁垒的压力,但我国出口量仍保持增长趋势 。
 
2、名优茶仍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核心
90年代以来名优茶的迅速发展是我国茶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近十年来各地茶园面积保持稳定,生产量增长也不显著,但产值有明显增加 。 9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为1.7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3.4%,产值4.3亿,占茶叶总产量的14% 。 95年增至6.9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1.9%,产值23亿,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21% 。 2003年名优茶产量20.39万吨,产值达70亿元 。 名优茶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
3、无公害茶、绿茶色食品茶、有机茶成为中国茶业的主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我国加入WTO,茶叶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 2000年农业部作为政府行为提出了无公害作为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并要求在2005年达标,这样无公害茶就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安全最低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 。 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也在九十年代在我国出现,尽管上述几种茶在技术要求上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属生态安全型食品,这也使得我国的茶叶生产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4、茶业结构发生巨大调整,产品多样化已初见端倪
一是经济结构的调整 。 茶业属竞争性行业,在经济结构上国家所有制企业已大量转变为股份制或其他公司制企业,国有小企业改变为私人企业或集体企业,非国有企业有很大发展 。
二是茶类结构调整,名优茶增加,大宗茶减少 。 2003年76.2万吨中,名优茶有20.39万吨,比2002年增加9.0%,目前有的省份名优茶产量已占茶叶总产量的70%,已成为高效农业,是区域性经济发展和茶区强县富民的支柱茶类 。 在茶类结构上也发生明显变化, 2003年的76.2万吨中绿茶为55.96万吨,比2002年增加2.3%,乌龙茶7.7万吨,与2002年持平,花茶9.0万吨,比2002年减10%,红茶4.39万吨,比2002年增1 .0% 。
三是产品多样化初见端倪 。 除了各种传统茶类外,茶饮料近几年来增长非常显著,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 。 1997年起步时不足20万吨,到2003年已发展至400万吨,6年时间增加了19倍 。 其他如果茶味茶、加香茶、泡腾茶、药茶、抹茶、速溶茶也都有一定增长 。 袋泡茶目前只占茶叶总量的3%,约2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旅馆业和餐饮业,而世界上袋泡茶约占23% 。 此外有效组份的提取在我国也已有五十余家之多,并具有一定规模 。
二、我国茶叶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安全性评价
1. 茶叶安全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