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

    (一)  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 。 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 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 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 喜酸性土壤 。 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 。 因此, 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 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 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 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

    我国中、北部茶区, 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 土壤的PH在4.5-6之间, 最高不得超过6.5, 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 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 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 。 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 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

    2、茶园规划 。 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 。 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 。 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 。 大面积茶场, 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 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 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 。 地块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 这有利于耕作管理 。 山地茶园的地块, 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 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 。 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 但不能强求一致, 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

    (2)道路设置 。 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 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 。 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与公路相接, 其宽度为6-8米 。 面积较小的茶场, 可不设干道 。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 其设置一般与茶行平行并与干道相接, 宽度为4-5米 。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 其设备一般与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 宽度为1.5米, 两步道之间的距离, 以50米左右为宜 。

    环园道:是用来与农田分界的线路, 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 宽度为1.5米 。

    (3)排灌系统设置 。 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 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 。 因此, 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 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

    茶园的排水系统, 包括纵沟和横沟 。 纵沟顺坡向开设, 一般与茶行方向垂直, 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 一般与茶行方向平行, 用于拦蓄茶园流水, 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 。 茶园上方与林地或荒地交界处还要设置一条隔离沟, 防止山水流入茶园 。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库)、干渠、和支渠 。 山地茶园应利用地势较高的山洼, 修建小水库、勺流灌溉 。 丘陵地区茶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 设置扬水站, 抽水灌溉 。 干渠是通向作业区、支渠是通向各地块, 都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

    (4)防护林设置 。 茶园周围、干道两旁和支道一旁、房前屋后、两山相接的比风口和不宜种茶的山顶和低洼地, 都应种上树木 。 这既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改善光质、调节寒冬和夏季气温、降低风速避免和减轻茶树的冻害和旱害, 又可增加茶场的一定经济收 。 防护林的树种, 应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绿乔木为主, 如松、杉、桂花、女贞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