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茶:从“提篮叫卖”到自营出口

“那时候要买东西最体面就是去百货大楼 , 街面上也有些小杂货店铺 , 卖点糕点、烟、酒、糖果之类 。 一切都凭票供应 , 没什么可以敞开买到的 。 当然 , 在春茶上市的季节 , 小街巷里 , 早早晚晚的时候 , 也还有几声叫卖新茶的低低的吆喝声 。 想买的 , 悄悄地上去问了价格 , 然后做贼似的到小贩的家中或隐蔽处买卖 , 赶紧怀揣着回家 。 ”住在六安上院小区的徐老伯 , 谈起30多年前六安的商业情状和今天的变化是感慨不已 。 三十年改革浪潮 , 让革命老区六安发生巨大变化 。 改革开放之初 , 山里人渐渐萌芽起商品经济的意识 , 他们遮遮掩掩地走出大山 , 将香菇、竹笋、春茶等山货“提篮叫卖”到城里 , 逐渐品尝市场经济的甜头 。 而如今 , 山区经济已插上腾飞的翅膀 。 现担任六安商务局局长的单社刚在外贸工作岗位上干了20多年 , 谈起这个话题 , 他也是感慨万千 , “20多年前的商贸与今天相比简直不是一个概念 。 ” 单局长说 , 就拿外贸作例 , 1985年以前 , 外贸实行指令性计划 , 由省主管部门下达收购计划 , 六安外贸组织实施 。 1986年至1992年 , 外贸实行政企分开 , 省市管理部门对外贸实施指导性计划 , 以实际调供给省级外贸公司的出口商品考核各地 。 1993年起外贸实行自负盈亏 , 独立经营 , 自营进出口 。 此后 , 一大批贸易和生产企业相继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 。 六安的外贸才真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 对六安商贸的发展 , 数字是最具说服力的 。 统计显示 , 1986年六安地区完成出口商品收购实绩10730万元 , 向外省口岸推销滞销商品价值1119万元 , 合计完成收购实绩11849万元 。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实绩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 , 创当时历史最好水平 。 而到2007年 , 全市仅向国外出口商品一项 , 就达2.33亿美元 。 单社刚局长告诉采访人员 , “十五”是六安商务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的五年 。 这期间 , 全市进出口累计达到5.4亿美元 , 比“九五”增长133.2% , 平均年递增达到28.5% , 较“九五”增长了18.7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五”末较“九五”末增长了62.6% , 年均递增10.2% 。 “十五”期间 , 六安全市外销市场新增38个国家及地区 , 形成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阔市场 。 2007年 , 六安外贸更呈加速发展态势 , 全年实现进出口2.5亿美元 , 其中出口2.33亿美元 , 同比增长19.95%;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90家 , 同比增长28.8% , 其中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7家 , 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家 。 20多年前 , 六安的商贸物品还基本上停留在茶叶、粮食等农特土产品 , 而今天 , 六安的工业产品出口已成洋洋大观 。 创建于1987年的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种照明电光源产品的企业 , 年产各种照明灯泡4亿只 , 日光灯、电子节能灯1亿只 。 其产品80%以上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刘军介绍说 , 公司2002年自营创汇1055万美元 , 但到2007年 , 已达2368万美元 , 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出口1400万美元 。 按现有的发展速度 , 世林公司3年后产品产量可做到国内前5位 , 2010年 , 自营出口创汇可达到5000万美元 。 【六安茶:从“提篮叫卖”到自营出口】世林公司的发展是六安商贸变化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 现在 , 六安全市的外贸出口物品已从计划经济时代“提篮叫卖”农特产品这样的小打小闹 , 发展到今天以现代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大宗出口 。 统计表明 , 在全市产值超亿元的72家工业企业中有40家是外向型企业 。 六安德天建材是一家专门生产U-PVC壁板等产品的企业 , 去年才投产 , 今年就可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 应流集团、长江精工等一批企业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是响当当的中国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