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丛林草莽之中 , 在横断山脉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及高山峡谷之间 , 绵延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 , 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 千百年来 , 无数的马帮在这条路上艰难行走 , 悠远的马铃声 , 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 , 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 如今 , 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 , 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 , 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诉说着这段传奇——古老的“茶马古道” , 正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 “茶马古道”不仅是历史辉煌的地域名称 , 也是世界最高的陆路交通;不仅是横断山脉的绝世风光 , 也是川滇藏区的经济命脉;不仅是祖国西南的民族走廊 , 更是我国古代文化交往的一块宝地 。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关于“茶马古道”名称 , 也是今天人们为这条绵延千年的古代商路所起的名字 。 “茶”与“马” , 诗意地栖存于历史中 。 关于“茶马古道”记载 , 很早就可见于历史文献中 。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 拉开了中西交往的序幕 。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 , 在西域当地的市场上已经有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货物在出售 。 这说明在当时除了北方有着一条通往西域地区的“丝绸之路”外 , 在我国西南地区还存在着另一条通往西方的对外交通途径 , 它便是“茶马古道”的雏形 。 根据专家们的考证 , “茶马古道”实际上是一个道路群 , “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四川雅安出发 , 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 , 再到尼泊尔、印度 , 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 , 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 , 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 。 然而拉萨既是终点又不是终点 , 更广意义上的“茶马古道”还将继续向西延伸 。 从拉萨再度出发 , 经江孜、日喀则 , 向西南前往缅甸、尼泊尔、印度 , 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 不过路上返回的返回的货物已与来时不同 , 茶叶已经不是主要的物资 , 而且负责运输的也不再是同一批马帮 。 实际上 ,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这条万里长途的古道 。 “茶马古道”上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 , 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 , 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 古代西部与汉地通过“茶马古道”有了最初的交流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 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扩展 , 中国茶文化闻名海内外 。 在茶叶历史上 , 茶叶向边疆各民族传播 , 主要是与藏民进行茶马互易 。 藏族由于地处高寒地区 , 需要摄入大量的高脂肪 , 由于没有蔬菜 , 需要用茶叶分解体内脂肪 。 藏族嗜茶的程度到了“宁可三日无食 , 不可一日无茶” , 故茶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 自然成为藏族地区所需的大宗商品 。 藏族饮茶的历史 , 据载至少在唐代 , 也就是吐蕃早中期就开始了 。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所带的物品就有茶叶和茶种 , 吐蕃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了推广与发展 。 而当时内地战乱频繁 , 对于战马的需求量很大 , 而内地中原广大农业地区又不出产马匹 , 产马地多为西北地区 , 这也就促使了以茶换马的商贸活动盛极一时 。 茶马互市 , 各取所需 , 使中原与边疆 , 藏族与汉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 , 共生共荣的关系 。 直到今天 , 藏语中仍把汉族同胞叫做“甲米” , 意思是“产茶或贩茶的人” 。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 , 至清代止 , 历经岁月沧桑 。 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 , 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 , 用自己的双脚 , 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 从久远的唐代开始 , 直到20世纪50至60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 , 这一千多年里 , “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 , 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 , 发展了当地经济 , 搞活了商品市场 , 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 与此同时 , 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 青藏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弧形山脉 , 对西藏高原与南邻国家的直接交往产生了阻隔 , 那是连鸟都飞越不过的巨大的天然屏障 , 但特殊的地质构造 , 使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局部地段发育了数条近南北向的断裂山谷 , 形成了山脉的锯齿形转向及南向缺口 , 并在这些断裂山谷中发育出一些由北向南的河流 。 因此 , 这类由于山体构原因而形成的峡谷地貌并发育有南北向外流河道的特殊地理区 , 也就成了西藏高原跨越喜马拉雅与南邻国家之间的十分有限的自然通道 。 从古至今 , 凡以高原南部边缘直通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的交通贸易要道 , 均属这类与特殊地质构造有关 , 以外流河谷为通道、海拔高差渐次落降的特殊地理区 。 虽然这些通道因为路途艰险 , 气候垂直差异较大 , 崩塌及泥石流现象而严重限制了其交通规模 , 但它们在喜马拉雅山这道巨高的天然屏障中 , 却一直是沟通高原与南亚诸国往来通告的艰辛之路 。 帕里至亚东通道就是这些艰辛之路中的一条 。 由于喜马拉雅山弧形地带许多高峰的形成与横向的断裂构造有关 , 其中山脉东段的泡罕里山(7128米)和卓木拉日山(7314米)之间便形成了北东走向的亚东——帕里——康马断裂谷地 , 使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巨大的屏障在此现出现了一个缺口 , 因喜马拉雅山区南缘受到了恒河北侧支流的侵蚀切割 , 使这里成了深峡河谷 , 成为自古以来西藏与不丹、锡金等南亚邻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通道 。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也是从帕里沿这条深峡河谷到达亚东的 , 随着海拔高差的落降 , 气候垂直差异也不断增大 , 走到这里 , 人畜都极易患病甚至死亡 。 然而 , 这一带的风景却是美妙的 , 马脚子们每逢回忆起走过的那段路程 , 都忍不住赞叹之情 。 在帕里高原的最高处开始往山下走 , 以那里为分水岭 , 北面的水流到西藏高原 , 南面的水流到印度平原 。 沿雪山的山脚走下去 , 小路就在一条宽宽的溪流边上 。 那溪流万分清澈 , 美丽异常 , 水底是好看的白石和黑石 , 简直像玉一样 。 再往下 , 就要进入春丕河谷了 。 它南连不丹 , 西接锡金 , 被称为喜马拉雅山中的乐园 。 这里的人脸上已经没有了高原红 , 而是身材纤小 , 皮肤白润 。 河谷里更是一派山清水秀的迷人风光——环绕高空的峰顶上 , 还戴着白雪的帽子 , 山腰上则绿松密布 , 云雾缭绕;山麓水边 , 早已是桃红柳绿 , 木莲和石榴花丛丛点点 , 草地上各色繁花更是开得如毯似彩 。 河谷里蝴蝶飞舞 , 和风习习 , 让人留恋难以离去 。 然后翻过渐渐低下的喜马拉雅山 , 到达这一伟大山脉的南麓 , 到达日喀则的边境口岸——亚东 。 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个辛勤的马帮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 , 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 , 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 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 , 造就了马脚子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 。 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 , 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 。 他们凭借自己所刚毅、勇敢和智慧 , 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 。 不管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 , 由于不可的僻远艰险 , “茶马古道”上有三样东西似乎还在坚韧地存在着:一个是沿途的苍茫大地、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一个是与藏族民族生命生活融为一体的宗教;一个是藏族人民的善良、淳朴和美好 。 藏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强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来自藏区的大自然本身 , 相辅相成 , 那样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们的善良、淳朴和美好 。 在“茶马古道”沿途 , 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 。 那是一种迟迟动迫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 。 有时世界静得出奇 , 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 。 它们以寸草不生而令人震惊 。 那种苍凉的美、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 。 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 , 冬季的冰雪清碧如玉 。 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 , 那水流漫漫涣涣 , 迅速汇聚成溪流 , 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与河流中 。 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 , 它们是那么峻秀 , 又充满了张力 。 绿绿的山峦 , 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 , 十分年轻 。 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 , 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 , 它们奔涌流动 , 为高原注入生命的活力 , 为高原带来蓬勃的生机 。 除却大山大川 , “茶马古道”沿途有的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 , 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 。 那些历尽沧桑的石头 , 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 , 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 , 那似乎来自极地或太空的光芒 , 它们组织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 。 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西藏的大地 , 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撼 。 历史已经证明 , “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 马帮每次踏上征程 , 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 。 “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 , 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 , 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 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 。 不仅如此 , 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 , 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 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 沿途上 , 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 , 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 。 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 , 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种神秘的色彩 。 在50多年前的岁月里 , 云南、四川的商队经过艰辛的跋涉 , 来到“吉祥庄园”——日喀则时 , 大多都歇息在日喀则古城堡下的驿站里 。 如今日喀则古城堡废墟下面是繁忙的民族传统商品市场 。 近年来 , 随着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步伐越来越大 ,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 , 旅游业一枝独秀 , 自然也不会少了对这条古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 今天 , 在“茶马古道”上 , 从拉萨到日喀则 , 再至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 , 已成为西藏的黄金旅游线 。 途经此地 , 可观赏世界第一高山珠穆朗玛峰和雄伟壮观的希夏邦马峰 , 还可游览藏传佛教著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 , 以及江孜抗英遗址宗山城堡 。 重要提还可以体验当年“茶马古道”上的神秘感觉 。 “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的开发 , 不仅进一步促进沿线和雅鲁藏布江旅游线路的开发 , 也必将促成21世纪最新旅游热线的形成 , 推动西藏以及毗邻的云南、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如今 , 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 , 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 , 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去了 , 远古飘来的茶叶香气也消散了 。 然而 , 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印 , 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 , 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 。 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 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和荣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