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手段 。 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的作用 。 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应以农业技术为基础 。
(一)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丰富茶园群落结构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大量推广薮北品种,曾引起茶轮斑病大面积流行 。 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病虫害大发生的几率就较小;凡是大面积单一栽培的茶园,某些病虫害流行和扩散的几率就大 。 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遮阳树,增加茶园周围植被 。 树种可选择落叶楹、相思树、凤凰树、女贞树和水杉等 。 也可采取茶园间作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小气候和茶园环境的稳定性,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
(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  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 。 同时,由于环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病虫害的优势种也不容易造成大的为害 。 因此,新辟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复杂的山区或半山区发展 。 山坡开辟茶园可推广"山顶戴帽子,山脚穿鞋子,山腰围裙子"的模式,即山顶保留一定的植被,山脚留出道路和缓冲带,山腰开辟茶园 。
(三)推广抗性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措施 。 不同茶树品种抗病、抗虫性差别很大 。 例如,叶片单宁含量高,厚且硬的品种,对茶炭疽病有较强的抗性;大叶种、叶片厚且柔软多汁的品种易感染茶饼病 。 因此,在推广抗性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适制茶类,尤其是要了解主要病虫害与品种的关系等来选用 。
(四)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是促进茶树生长、满足茶树营养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 同时,如果土壤肥力不足,茶树抗性就降低,也会使病虫为害加重 。 有机肥可改良土壤,促进土壤通风透气,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茶树生长健壮,增强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病率 。 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 。 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 。 厩肥、粪肥等有机肥要经过腐熟才能施用 。 对茶饼病、茶白星病等叶部病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可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施肥 。
(五)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
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含量高,病虫发生也严重 。 芽叶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 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侧多食附线螨、茶橙瘿螨、丽纹象甲、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重要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幼芽嫩梢上,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减少病害的侵染寄主 。 另外,茶尺蠖、茶毛虫等食叶性害虫也喜欢取食幼嫩的叶片,及时采摘也可抑制它们的发生 。 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和强采 。 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 。 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 。
(六)合理修剪、台刈,控制枝叶上的病虫病虫害在茶树上是多方位发生的,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饼病、芽枯病、茶白星病等主要发生在表层的采摘面上,也可发生在中、下层的幼芽嫩梢上 。 而很多蚧类、蛀干害虫、苔藓、地衣等主要发生在中、下层的枝干上,藻斑病、云纹叶枯病等主要发生在成熟的叶片上 。 通过不同程度的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就可以除去寄生在枝叶上的病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