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 在茶园管理方面有所发展 , 认识到施肥灌溉 , 中耕除草等与茶叶质量和产量的关系 。 如明程用宾在《茶录》中指出:“肥园沃土 , 锄溉以时 , 萌蘖丰腴 , 香味充足” , 罗廪在《茶解》中也指出:“茶根土实 , 草木杂生则不茂 , 春时薙草 , 秋夏间锄掘三四遍 , 则次年抽茶更盛 。 茶地觉力薄 , 当培以焦土”;“每茶根旁掘一小坑 , 培以升许 , 须记方所 , 以便次年培壅 。 ”明代中期以前 , 中国种茶基本都采用种子直播的方法 。 清代 , 福建建瓯一带的农民 , 发明了压条繁殖茶树的方法 。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茶树台刈技术 , 使用的方法有伐、烧和刈等 。 晚清时还出现了一种与茶修剪有关的光绪时的“种理茶树之法” , 据《时务通考》记载:“其茶树生长有五六年 , 每树既高尺余 , 清明后则必用镰刈其半枝 , 须用草遮其余枝 , 每日用水淋之 , 四十日后方去其草 , 此时全树必具发嫩叶 , 不惟所采之茶甚多 , 所造之茶犹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