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制茶方法】 唐代均以苯青团茶为主, 依形状可分为八种等级(胡靴型、牛臆型、浮云型、拂水型、膏土型、地潦型、竹撬圣及霜荷型等, 前二种为上极品, 后二种为粗级品), 至宋代对茶的品质更为讲究, 宋帝皆嗜茶饮, 尤其是宋徽宗赵佶, 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 手着「大观茶论」谈论茶事, 更不惜出重金以寻新品种的贡茶, 因此团茶种类不断翻新, 据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记, 贡茶在极盛时, 有四十余种品类, 且在制茶技术更有一大步的进展 。
据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的团茶制法 。 较陆羽的制法又更精细, 品质也更为提高, 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
采茶
由于贡茶的大量需求, 得训练一批采茶工担任采茶的工作, 采茶要在天明前开工, 至旭日东升后便不适宜再采, 因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 茶芽肥厚滋润如果受日照, 则茶芽膏腴会被消耗, 茶汤亦无鲜明的色泽 。 因此每于五更天方露白, 则击鼓集合工人于茶山上至辰时(约七点)鸣鉎收工, 这是为控制茶叶品质, 怕有人为增斤两, 摘取不合格的茶芽 。 采茶宜用指尖折断, 若用手掌搓揉, 茶芽易于受损 。 由此亦可见其制作态度的认真 。
拣芽
茶工摘的茶芽品质并不十分齐一, 故须挑拣, 如茶芽有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等五种分别 。 形如小鹰爪者为「小芽」, 芽先蒸熟, 浸于水盆中只挑如针细的小蕊制茶者为「水芽」, 水芽是芽中精品小芽次之, 中芽又下, 紫芽、白合、乌带多不用 。 如能精选茶芽, 茶之色、味必佳, 因此拣芽对茶品质之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宋代对品质的注重更在唐人之上 。
蒸茶
茶芽多少沾有灰尘, 最好先用水洗涤清洁等蒸笼的水滚沸, 将茶芽置于甑中蒸 。 蒸茶须把握得宜过热则色黄味淡, 不熟则包青且易沉淀, 又略带青草味如何才能中庸适当, 这大概和茶师的制茶经验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吧 。
榨茶
蒸熟的茶芽谓「茶黄」, 茶黄得淋水数次令其冷却, 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份, 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 榨膏前最好用布包裹起来, 再用竹皮捆绑, 然后放在榨床下挤压, 半夜时取出搓揉, 再放回榨床, 这是翻榨, 如此彻夜反复, 必完全干透为止, 如此茶味才能久远, 滋味浓厚 。 其动作类似今之团揉, 也许散茶的团揉即由此蜕变也未可知 。
研茶
研茶的工具, 用柯木为杵, 以瓦盆为日, 茶经挤榨的过程, 已干透没有水份了, 因此研茶时每个团茶都得加水研磨, 水是一杯一杯的加, 同时也有一定的数量, 品质愈高者加水愈多杯, 如胜雪、白茶等加十六杯加, 每杯水都要等水干茶熟才可研磨, 研磨愈多次茶质愈细, 因此宋代可用茶末直接烹黠, 茶末可连同汤一起引用 。 除了小龙凤加水四杯, 大龙凤二杯外, 其它均加十二杯水, 研茶的工作得选择腕力强劲之人来做, 但加十二杯水以上的团茶, 一天也只能研一团而已, 可见其制作的费时及费事了, 然其品质的精细也是唐代团茶所望尘莫及的 。
造茶
研过的茶, 最好手指戳荡看看, 一定要全部研得均匀, 揉起来觉得光滑, 没有粗块才放入模中定型, 模有方的、圆的、花形、大龙、小龙…………等, 种类很多, 达四十余种之多, 入模后随即平铺竹席上, 等「过黄」最后这道手续了 。
推荐阅读
- 唐代的制茶方法
- 現代的制茶方法
- 莲心茶的制作工艺
- 金山翠芽的采制工艺
- 凌云白毫的炒制
- 我的微信加不了附近的人怎么办
- 怎样查看自己加入的微信群
- 微信删除的好友怎么恢复?
- 怎么设置手机百度网盘的默认下载地址
- 怎么注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