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茶园,红花茶( 四 )


可以说 ,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 , 径山寺茶礼是日本茶道的重要源头 。
茶圣劳作的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 栖霞山中峰西麓 。 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 , 为中国丛林“四绝”之一 。 中国第一首以“名茶入诗”的诗篇 , 既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栖霞寺居留期间所做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 唐代诗人皇甫冉在《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中称:“采茶非 , 远远上层崖”说的是唐代陆羽在寺旁采茶的情景 。 对此 , 明人李日华在《六研斋二笔》有注释:“摄山栖霞寺 , 有茶坪 , 茶生榛莽中 , 非经人剪植者 。 唐陆羽如山采之 , 皇甫冉再作诗送之云 。 ”清代乾隆《江南通志》载:“江宁天阕山茶 , 香气俱绝昆布茶 。 城内清凉山茶 , 上元东乡摄山茶 , 味皆香甘 。 ”其寺周围 , 现为著名的雨花茶产地 。 古往今来 , 栖霞寺一直蕴涵着茶文化的意境 , 与茶结缘 。
佛地颂茶的胜地———景宁惠明寺
惠明寺位于浙江省景宁县赤木山 , 其寺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 , 四周有茶 。 当时 , 所制的茶叶 , 以寺僧制作的最为精良 。 据清同治《景宁县志》载:茶 , 随处有之 , 以产惠明寺大祭者为佳 。 ”据民国《景宁县续志》记载:“茶叶 , 各区皆有 , 惟惠明寺及祭头村出产尤佳 , 民国四年得美利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金制奖章 , 全邑输出额岁约达四五万斤” 。 民国《调查浙江丽水等八县报告书》也有记载:“景宁县:景邑植物之出产……茶叶次之 , 岁出约达两万斤上下 , 而品质甚佳 , 去岁巴拿马赛会时 , 曾获一等奖金章 。 ”惠明寺 , 以寺扬茶 , 又以茶扬寺 , 是佛地颂茶的胜地之一 。
中国禅茶文化发源地——赵州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 , 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 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 , 古称观音院 , 南宋为永安院 , 金代名柏林禅院 , 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 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 , 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 。 据僧传记载 , 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 , 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 。 晚唐时 , 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 , 大行法化 , 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 , 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
赵州禅师(778-897) , 法号从谂 , 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 。 虽然道誉四布 , 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 , 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 。 他的“绳床一脚折 , 以烧断薪用绳系之” 。 他经常是“裤无腰 , 褂无口 , 头上青灰三五斗 。 土塌床 , 破芦席 , 老榆木枕全无被” 。 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 , 接引四方学人 。 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 , 而且流传后世 , 广泛的被茶道学者引用和研究 , 历久弥新 。
赵州是‘赵州茶’的发源地 , 是禅茶文化的发源地 , 是当代生活禅的发源地 , 2005年柏林禅寺举办“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 来自世界各地的禅茶学者云集赵州 。 柏林禅寺老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因对赵州祖庭的复兴及推动中韩禅茶文化交流所做贡献而荣膺“第九届韩国茗园茶文化奖”的净慧老和尚 , 此前在邢台三剑茶艺馆与河北茶文化专家舒曼、项春霞、尹纪周等一起提出了代表中国禅茶文化精神的四个字“正、清、和、雅” , 并在这次会议上公之于世 , 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和支持 , 此举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书写了重要的一笔 。 为茶文化的进一步升华 , 对于茶文化如何更好地与禅文化结合 , 也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契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