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茶树害虫最佳控制技术【茶树害虫最佳控制技术】1.中国茶树害虫种类繁多,约在400种以上 。 根据估测,由害虫成的茶叶产量损失达10%左右 。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对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化学农药自60年代开始在我国茶区广泛使用以来,对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曾起到重要作用 。 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一个有效途径 。 但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茶区普遍存在施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施药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久而久之,已经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茶叶生产者的重视: (1)、由于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的天敌,致使生态系统平衡破坏,造成某些病虫害再猖獗 。 (2)、病虫害逐步出现抗药性,并有增强的趋势,使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 (3)、化学防治不当也带来了茶叶和环境的农药污染等社会公害 。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合理而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逐步改善生态系统,实行害虫的优化防治是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 茶树害虫优化防治,就是根据特定茶区茶树主要害申诉发生及防治现状,以害虫的优势种群为靶标,合理组建防治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节省防治工本,保护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减少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使化学农药防治更科学、更合理 。 具体地说,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有以下好处: (1)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 。 由于优化防治强调按害虫防治指标施药,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从而使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 。 据试验统计,实施优化防治的单位,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7--10次降为5次左右 。 如浙江省余杭市1989年推广优化防治面积179公顷,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平均7.24次降为平均5.29次 。 (2)省工省药,经济效益明显 。 由于优化防治选用对口农药,讲究防治策略,改进了施药技术,防治工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 。 如浙江省富阳市8个优化防治示范点计144公顷茶园,1989年农药成本费比优化防治前节约49.8%,防治用工费下降42.58% 。 余杭市1989年应用优化防治面积178公顷,节约农药成本费38.88%,降低用工纲63.78% 。 (3)保护了有益天敌,生态效益明显 。 优化防治减少了茶园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为天敌的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 如茶园蜘珠优化防治区比常规用药区数量可增加0.8--3.1倍,从而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使茶园生态系统逐步趋向平衡 。 2、不同茶区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茶树害虫种类的组成,因气候条件、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而有年不同 。 在我国各茶区中,以气候温暖湿润、种植年限长的西南、华南和江南茶区病虫种类较多 。 江南茶区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叶螨类(茶橙瘿螨、茶线螨)、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和茶叶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茶黑毒蛾、长白蚧等 。 江北茶区主要害虫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黑刺粉虱、地老虎和蝗虫;局部发生的害虫有:蓑蛾、刺蛾等 。 不同茶区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较大差别,而且其发生规律也有所不同 。 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群是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其次是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和蚧类等 。 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属普发性、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为害面积分别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2%左右和50%以上;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则在地区间及年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属区域性发生的害虫;黑刺粉虱虽发生十分普遍,但属周期性、间歇性发生的害早;蚧类在全省茶区的局部茶园受害较重 。 从不同茶季看,春茶期间(3--5月)一般害虫为害较轻,加之春茶品质特优,是茶叶生产的黄金季节,全省茶区自80年代以来在这一季节很少用药甚至不用药 。 夏茶期间(6月)是多种害虫并发季节,是用药的重点季节 。 秋茶期(7--10月)时间长,发生的害虫种类较多,加之气温高、害虫发育速度快,是用药次数最多的季节 。 3、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加强害虫预测预报,认真做好田间“查定”工作 。 害虫预测预报不仅可提供当地茶区害虫的发生信息,而且为制订当地害虫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并为田间“查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 田间“查定”工作直接关系到优化防治方案的实施,根据各地实施的经验表明,认真开展“两查两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两查两定”即根据当地测报站的预测,对主要目标害虫查田间的发生数量,定需要防治的地片;查目标害虫的发育进度,定具体防治适期 。 (2)按照害虫防治指标确定施药地片,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经济效益 。 茶树害虫防治与茶叶的其他经营活动一样,必须十分讲究经济效益 。 治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要防止“见虫就治”、“无虫先防”及“治虫不计成本”等防治方法 。 害虫优化防治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目的是控制害虫为害,将其种群密度压低到允许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并非消灭害虫种群 。 因此,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成为衡量是否需要施药的尺度,招待害虫的防治指标不仅从经济上看是必须的,而且从保护天敌的角度看也是十分必要的 。 所谓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是当田间施一次药所花费的工本少于(至少等于)通过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时,这时田间害虫的种群密度,即可定为需施药的标准(称为防治指标或防治阈值) 。 因为这时施药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算的 。 生产单位应根据各种害虫防治指标所规定的时机进行田间实际调查,然后对照指标,确定需施药防治的面积 。 (3)选用对口农药,严格掌握施药适期 。 化学农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害虫及同种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同一化学农药表现的敏感程度会截然不同 。 所谓选用对口农药,指选取目标害虫较为敏感的农药品种,并掌握合理的使用剂量 。 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除因茶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饮用,对农药有特殊要求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 。 对食叶性的茶树冠面害虫,应选择具有较强触杀及胃毒及熏蒸作用的农药较好;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蚧虫、粉虱)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 。 本着这一原则,确保防治效果在90%--95%前提下的最低剂量,这样既可节省防治成本,又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 掌握在目标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 。 几种主要害虫的防治适期是: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若虫占80%以上时(检叶法);尺蠖类、毒蛾类掌握在三龄前幼虫期;蚧类、粉虱在卵盛孵末期;象甲在成虫出土盛末期;螨类应在田间出现重害现状之前,幼若螨占多数时 。 (4)改进施药技术,提倡对靶施药 。 改进施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农药在茶树和目标害虫上的中靶率,减少在非目标物上的沉积,达到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费用、减轻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的目的 。 施药部位应是目标害虫在茶树上的栖息活动部位,不必全方位的立体喷施 。 蓬面害虫只需蓬面扫喷,中、下层害虫可采用侧位喷雾 。 在施药方法上除部分枝干害虫仍可沿用大容量喷雾外,其余害虫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低容量喷雾,毒蛾类害虫在幼虫分群前可改用敌敌畏毒沙(土)撒施 。 低容量喷雾比大容量喷雾具有雾滴细、目标物上雾滴密度大、药液利用率高和省水、省工、省药等优点 。 敌敌畏毒沙(土)防治毒蛾宜在三龄前使用,即每667平方米茶地用805敌敌畏100--150毫升,拌干湿适宜的细沙(或细土)10--15千克,拌匀的用塑料薄膜覆盖10--15分钟,然后均匀地撒施在667平方米茶地上 。 在撒毒沙(土)时要做到撒施均匀,作业人员要戴口罩和防护手套,避开在炎热的中午施药,确保施药人员安全,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 (5)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减少周年施药次数 。 多种害虫的并发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是茶树害虫发生的一大特点 。 在防治上决不可发现一种害虫喷施一次农药,这样势必造成喷药次数频繁,防治成本上升,以至大量杀伤天敌,而害虫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 害虫优化防治十分强调对当地虫情的调查,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尤其在多种害虫并发的季节,应以当地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其他害虫 。 防治适期应选择在对主治和兼治对象均有较理想效果的时期 。 在农药选用上应选取对几种防治对象均有效的农药,或进行农药混配,以达到主、次要害虫兼治的目的 。 ,概述
推荐阅读
- 三十六计貂蝉阵容怎么搭配最佳 貂蝉攻略
- 加拿大最佳旅游城市排行
- 正确的洗头时间 洗头的最佳时间和方法
- 伯劳鸟吃什么 主要食物以昆虫和害虫为主
- 乾坤是什么意思最佳答案 乾坤代表啥意思
- 犬瘟最佳治疗方法
- 黄栌的价值
- 鹦鹉每天要喝多少水比较合适 白开水为最佳
- 刺激战场最佳灵敏度是多少
- 和平精英最佳灵敏度是多少,吃鸡最佳灵敏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