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概念( 二 )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 。 "饮茶使人恭敬, 有礼、仁爱、志雅, 可行大道 。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 致清导和", "冲淡闲洁, 韵高致静", "天下之士, 励志清白, 竟为闲暇修索之玩 。 "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 米茶之具, 崇新改易, 自成一家 。 ……乃与客清谈欺话, 探虚玄而参造化, 清心神而出尘表 。 "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 撰著茶书, 力行茶道 。
由上可知, 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 。 总之, 饮茶可资修道, 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
【中国茶道概念】三、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于认为:"道法自然" 。 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 "无所不在", "无逃乎物" 。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 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 运水与搬柴", 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 困来即眠" 。 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 只是平常无事 。 屙屎送尿, 著衣吃饭, 困来即眠" 。 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 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 顺任自然 。 自然地生活, 自然地作事, 运水搬柴, 著衣吃饭, 涤器煮水, 煎茶饮茶, 道在其中, 不修而修 。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 南泉愿禅师法嗣, 赵州从谂禅师,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 。 师曰:吃茶去 。 , 又问僧, 僧曰:不曾到 。 师曰:吃茶去 。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 主应诺, 师曰:吃茶去 。 "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 马祖道一的徒孙 。 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 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 。 茶禅一味, 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道不用修, 吃茶即修道 。 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 广泛流传 。 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 "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 沩山祜禅师法嗣, 仰山慧寂禅师, "……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 。 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 。 , 公良久 。 师曰:会么?曰:不会 。 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 兀兀不坐禅, 酽茶三两碗, 意在攫头边 。 一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 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 。 慧寂认为, 不须持戒, 不须从禅, 唯在饮茶、劳作 。
道法自然, 修道在饮茶 。 大道至简, 烧水煎茶, 无非是道 。 饮茶即道, 是修道的结果, 是悟道后的智慧,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顺其自然, 无心而为, 要饮则饮, 从心所欲 。 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 贵在朴素、简单, 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 妙合大道 。
四、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遭、饮茶修道、饮茶即道 。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 且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 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 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 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 煮水烹茶, 无非妙道 。
在中国茶道中, 饮茶之道是基础, 饮茶修道是目的, 饮茶即道是根本 。 饮茶之道, 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 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 重在宗教哲理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