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再说“茶禅一味”真义
从佛教初传 , 僧人长坐不眠、惟饮茶苏(43)的饮茶与禅定的联姻 , 到赵州古佛三称“吃茶去”的妙传心印 , 饮茶与佛教的结缘 , 已然走过了一条由茶事融于佛事、到茶风与禅风合一的心路历程 。 这一历程的完成使是“茶禅一味”命题的正式提出 。 “茶禅一味”由两宋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提出 。 因悟克勤(1063-1135) , 字无著 , 俗姓骆 , 彭州崇宁(今属四川)人 。 18岁出家 , 先习佛教经论 , 后属禅宗 。 一生辗转南北 , 结交的知名禅师和士人官僚很多 , 使他具有广博的禅学知识和丰富的阅历 。 其人亦曾以此自许:“老汉生平久历丛席 , 遍参知识 , 好穷究诸宗派 , 虽不洞贯 , 然十得八九”(44) 。 他住持湖南澧州石门夹山寺(又称灵泉禅院)和湘西道林寺多年 。 在卓锡夹山期间 , 克勤讲解雪窦重显《颂古》 , 并由门徒依据讲稿汇编整理而成影响巨大的《碧岩集》 , 此集以夹山异名碧岩命名 。 其流传四方 , 远及高丽和日本 , 并因此“法道大振(45) 。 两宋以前的饮茶之风 , 经唐代禅宗的辉煌推动 , 已然成为“茶烟袅而乳窦飘香 , 禅悦味而虚实生白”(46)的释门盛事;到宋代时 , 饮茶从“晨起洗手面盥漱了 , 吃茶 。 吃茶了 , 佛前礼拜 , ……归下处打睡了 , 起来洗手面 , 盥洗了吃茶 。 吃茶了东事西事 , 上堂吃饭了盥洗 , 盥洗了吃茶 , 吃茶了东事西事”(47)的日常起居生活 , 到有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48)的向上一路的禅风接机 , 已经形成茶事禅事 , 原本一事的境况 。 “滔滔不持戒 , 兀兀不坐禅 。 酽茶三两碗 , 意在镬头边”(49) , 打成一片的禅师已经能够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 这个者 , 禅也 , 本心也 。 本性也 。 打成一片时 , 禅不离茶 , 茶不离禅 。 于是禅门规式、生活起居 , 空中佛事、水月道场 , 尽皆融合一味 。 “一真一切真”(50) , 一如一切如 , 既然一真十法界原本一味 , 那么“茶禅一味”乏说自然应运而生了 。 据文献记载佛果克勤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 , 赠与弟子虎丘绍隆 , 虎丘绍隆则创“虎丘派禅法” , 弘扬一方 , 名重全国 。 此“四字”真迹后由日本留学僧携往日本 , 临抵海岸 , 风急浪高 , 船体粉碎 , 所幸四字真迹已经漆制装裱 , 未被海浪吞没 , 而是飘至岸边为人拾起 , 最终辗转传至日本禅宗高僧一休宗纯手中 , 成为日本代代相传的国宝 。 “茶禅一味”的真义 , 前文其实已经速及 , 即原本佛法平常 , 尽在日常茶饭间 , “茶禅一味”之茶乃即禅即茶 , 即茶即禅 , 以茶喻禅时茶禅不二 , 乃至以任何一物喻禅时 , 物禅不二 , 所谓“闻声见色 , 无非是禅” , “低首举足 , 皆成佛道”(51) 。 又说一切色是佛色 , 一切声是佛色”(52) , 佛色 , 佛声者 , 禅也 。 “见本性为禅” , 见本性时应机接物 , 扬眉瞬目 , 运手动足 , 乃至“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慈明骂”与“赵州茶”同一妙用 , 皆是自己灵觉之性的显露(53) 。 灵觉之性显露时则触目皆是菩提:“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54) 。 检阅现今流行的一些权威工具书和佛学辞典以及有关茶文化著述 , 如《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茶业卷》、《佛光大辞典》、《佛学辞典》、《佛教文化辞典》、《佛教文化百科》、《中国茶酒辞典》等数十种词书 , “茶禅一味”条目皆厥而未书 。 唯一见诸《中国茶学辞典》(55)的“茶禅” , 则不得要领地释为“佛教提倡 , 饮茶坐禅 , 过午不食 , 称为‘茶禅’” 。 这里显然将坐禅饮茶与借茶悟道 , 以茶传心的“茶禅一味”之茶混为一事了 。 前文早已达及打坐饮茶 , 仅是修定僧人借用了茶之有益于摄心入定的茶的物质属性的一面 。 而“茶禅” 之“茶” , 则是宗师接引学人契悟时妙传心印的载体 。 误禅饮茶为“茶禅”之“茶”的同样错误还见于《农业考古》1997年第4期的《茶与佛教》一文 , 该文在二段结尾写道“至于茶被佛教寺院饮用并提到很高的地位(茶禅一味) , 实质上是教导僧人们崇尚茶 , 从而利用茶的提神醒脑 , 破睡驱眠……等作用 , 为佛事活动服务罢了 。 ”这里又将寺院日常供佛、施僧、酬宾 , 乃至坐禅等佛事活动的饮茶与“茶禅一味” 之即禅即茶的“茶”混为一说 , 又是作者未能弄清坐禅饮茶与茶禅一味的本质区别所致 。 “茶禅一味”之禅遍一切处 , “即事而真”(56) , “当相即道”(华严宗语) 。 “茶禅一味”之“茶”乃茶禅不二之茶 , “不二法门”超越任何的二元对立 , 故一切法皆是佛法 , 所谓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 “一月普现一切水 , 一切水月一月摄”(57)无天上明月则无水中月影 , 无地面澄水映照 , 则天上明月不显 , “明月”与“水月”不二也 。 禅味与茶味同样如此 。 《景德传灯录》载(归宗)师尝与南泉同行 , 后忽一日相别 , 煎茶次 , 南泉云:以前与师兄商量语句 , 彼此已知 , 此后或有人问毕竞事作么生?师云:这一片大好草庵!泉云:“草庵且置 , 毕竟事作么生?师乃打却茶铫便起 。 泉云:师兄吃茶了 , 普愿未曾吃茶 。 师云:作遮个话语 , 滴水也销不得” , 泉以此有省 。 这里借饮茶以作机锋 , 即事即境的开示学人平常心即道 , 能够“打却茶铫”者与能知“未曾吃茶”者同属性体起用 。 正是茶事外无样 , 茶事禅事 , 原本一事 。 宗师接机的作略 , 乍视不可思议 , 实则暗藏妙传心印之妙 , 每每能够令人心开意解 。 有僧问翠岩令参禅师:“不借三寸 , 请师道”师曰:“茶堂贬剥去”又问:“还丹一粒 , 点铁成金 , 至理一言 , 转凡成圣 , 学人上来 , 请师一点 。 ”师曰:“不点 。 ”曰:“为什么不点?”师曰:“恐汝落凡圣 。 ”曰:“乞师至理” 。 师曰:“侍者 , 点茶来”(58) 。 不借三寸言舌 , 请师道出“至理” 。 至理者 , 本性也 , 本事真义离言说 , 不可说也 , 不可说而强说之 。 则一声呵斥“茶堂里贬剥去” , 或王顾左右而言他:“侍者 , 点茶来 。 ”此乃“以指指月以示惑者 。 ”“语为义指 , 语非义也”(59) 。 指指与月 , 月指不二 , 所谓禅外无禅 , 禅外无茶也 。 (保福从展禅师)尝以古今方便询于师兄长庆 。 一日庆谓师曰:宁说阿罗汉有三毒 , 不可说如来有二种语 。 不道如来无语 , 只是无二种语 。 师曰:作么生是如来语?庆曰:聋人争得闻?师曰:情知和尚向第二头道 。 庆曰:汝又作么生?师曰:吃茶去”(60)如来者 , 佛心 , 本性也 。 本性空寂 , “无所从来 , 亦无所去”(61)“如来语”者 , 本性起用也 , 扬眉瞬目 , 竖佛擎拳 , “遇茶吃茶 , 遇饭吃饭”(62)悟者头头是道 , 迷者则如聋如盲 。 从展禅师在与长庆师兄的问答中 , 已经契入 , 待到师兄“汝又作么生?”一句反问 , 试作勘证时 , 从展禅师已然能够从性起用:一句“吃茶去” , 风光无限 , 无尽意尽在其中 , 这又是一例茶事融入禅事 , 茶风与禅风合一的真实写照 。 随唐宋佛教传入日本的饮茶风俗 , 后来发展成为日本融茶禅为一体的茶道 , “因(日本)茶道出自于(中国)禅宗 , 所以茶人都要修禅”(63) 。 因此我们当可从日本茶道与禅宗密切关系的阐述中 , 追溯我国茶禅一味的文化渊源 。 如日本的茶道大师珠光禅师(一休宗纯的高徒)就曾强调“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 , 这也是禅道的中心” , “一味清净(清心)、法喜禅悦 , 赵州知此 , 陆羽未曾至此 。 人入茶室 , 外却人我之相 , 内蓄柔和之德 , 至交接相互间 , 谨兮敬兮 , 清兮寂兮 , 率以天下(心国)太平”(64) “茶室”之设远离尘境喧嚣 , 多取深山幽谷之寺院门前之“白露地” , “白露地”结庐之岑寂与茶道之淡泊安祥两相称焉 , 特定的环境与氛围 , 往往导人入于“万缘放下” , “放下万缘”的心境 , 如此再逢宗师接引 , 则可致“身心脱落”、“脱落分心”的开悟境界 。 一日 , 珠光禅师捧起茶拟喝 , 老师一休举起铁如意一声断喝 , 将其手中茶碗打得粉碎 , 珠光猛然有省 。 一休再问禅意若何?珠光竟答:“柳绿花红” 。 一休于是予以印可 。 此后 , 珠光专以茶道保任所得 , 并最终提出“佛法存于茶汤”的理念(65) 。 日本茶道天才千利休也在《南方录》中写道:“佛之教即茶之本意 。 汲水 , 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 , 插花焚香 , 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 , 而“茶道之秘事在于——打碎了山水、草木、草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 , 无一物之念的 , 无事安心的一片白露地” 。 茶道的精髓在可超越茶礼的束缚 , 直入“不持一物”、“不执一念的一片白露地” , 这“一片白露地”与“本来无一物”的“本地风光”、“实际理地”是同义语 , 是指的离执而无执的解脱状态 , 但无执并非无事 , 离执并非无相 , 而是一种“却事而真 , 当相即道 , 事外无理 , 象外无体”的事事无碍状态 。 果能臻于此 , 则自然“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了 。 明乎此 , 则自知“茶意即禅意 , 舍禅意即无茶意”(66) , 一切茶道尽在烧水点茶之间了 , 而生命本源的无穷活力和无限创造力即由此“地而出” 。 若人问“()地而出”是个什么 , 则还是那句老话“吃茶去”!
推荐阅读
- 元耶律楚材 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
- 茶花对水分的要求
- 第五人格如何在大厅聊天和与好友聊天
- 创造与魔法中如何制作铁制品工具
- 减肥茶怎么喝才会瘦
- 茶膏的鉴别与品饮
- 秋天喝茶养生 乌龙茶的功效与禁忌
- 正山小种红茶的采摘
- 喝茶黑色时段 4个时间点不宜喝茶
- 多饮茶可减轻体内重金属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