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客家人古法制作酸柑茶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 , 台中石冈古农仓前水泥地上摆放着数十颗绑着绵绳的硕大橘子 , 在大太阳底下曝晒 。 石冈小区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吕理全指出 , 这就是客家居民传承逾百年的“酸柑茶”制做方法 。
该协会理事长吕理全指出 , 每年农历春节期间 , 正是“虎头柑”的采收期 , 许多民众都喜欢买几个比一般芦柑大上一倍的“虎头柑”回家拜拜 。 巨无霸般的虎头柑 , 由于皮厚、水分多 , 加上橙红色的外表 , 看起来充满过节的喜气 , 尤其还可以在供桌上持续放上一个月而不变坏 , 因此作为敬神祭祖并讨个吉利 。
由于“虎头柑”的果肉奇酸无比 , 中看不中吃 , 无法鲜食 , 而有“酸柑”之称 。 通常水份消失而萎缩的“虎头柑”就会被弃置 。 不过 , 勤俭惜物的客家先民不舍如此浪费 , 而将“虎头柑”的果肉挖出加入茶叶 , 制成有如普洱茶外观的“酸柑茶” , 不仅可以存放多年 , 敲碎后冲泡饮用 , 不仅温润爽口 , 茶香与柑香融合的微酸口感令人回味再三 , 且据说有助于咳嗽、化痰、解热等缓解功效 。
【台中客家人古法制作酸柑茶】制做“酸柑茶”首先挖出果肉 , 在柑橘顶端挖出缺口 , 保留挖下的柑皮做盖子 , 再用杓匙将果肉挖出 , 滤掉果肉里的籽;挖出的果肉混合茶叶搅拌 , 再回填至挖空的柑橘内 , 盖上原本挖开的柑皮后 , 还得用棉线捆绑好 。 继而将五花大绑的“酸柑”用蒸笼经过一蒸、一压、一烤 , 再蒸、再压、再烤 , 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 , 天气好时必须将酸柑拿到阳光下曝晒 。 历经“9蒸9晒”不断的蒸、晒、烘、压 , “酸柑”一共9次工序才能制成“酸柑茶” , 总共耗时约需3个月的时间 。

    推荐阅读